灶屋是我们那厨房的别称。在冬天听到这个词就感到温暖。
虽然现在是而立之年,经历和见识了很多。不过最让自己怀念的还是老家的那个灶屋。
那是一间独立的瓦房。里面支有锅台,摆有面案。最重要的是有半屋子的柴火。在没有燃气,没有煤球的年代,那是最重要的燃料。
怀念灶屋一方面是因为烧火的时候很暖,最重要的还是大铁锅里炖的饭菜。
灶屋在时代的发展中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然而伴随我一生的,会是记忆里的那缕炊烟,那锅可口的饭菜。
灶屋做熟了一家人的三餐,填饱了一家人的肚子。在那样一个物资不充足,生活不富裕的年代,灶屋里的炉火点燃了一家老小对生活的热情。
还记得小时候过生日,妈妈会在烧汤的时候锅里给我煮个鸡蛋。生病的时候会给我煮一包方便面。那个时候吃方便都是满满的幸福,奢侈的幸福。
最怀念的还是腊月的灶屋 ,冬天的猫也跟着凑热闹,一个劲地往锅底钻,即使毛被烤焦过,还是改不了钻锅底,那种挚爱,只因为太暖了。
外面是寒风凛冽,白雪皑皑。灶屋里炉膛的劈柴烧的正旺。噼里啪啦地发出声响,好像要把大铁锅给炸个洞来。
锅里煮的是要过年的肉。几十斤肉被切成大小均匀的肉方。那是过年走亲访友的大礼,也是招待客人的主菜。
火烧了好久,锅里的水咕噜咕噜地沸腾。肉香弥漫在整个灶屋。口水也在嘴里打转然后一次次地咽下去。
爸爸是掌握火候的主厨,用筷子扎着肉方,一切都凭经验和手感。只要轻轻用筷子把肉方插透就熟透可以出锅了。
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大口吃肉开心地啃骨头了。那种幸福感无论怎么用文字描述都显得苍白。因为那是一年为数不多的日子。
炸丸子炸小鱼过油的时候,爸妈会把我们小孩轰出去。轰出灶屋。小孩子嘴馋话多,而说话是炸东西时的大忌。我只能闻着灶屋飘出的香味,围着灶屋打转。耳朵竖起,听爸妈喊“可以过来吃了。”
做馒头的时候就更加热闹,一般都是邻居几家一起相互帮忙。蒸大馍,包包子,包团子,那都是平时吃不上的美味。大人嫌小孩碍事 ,小孩也争着想出一份力,这个时候就去灶屋烧锅去了。
几十年过去了,村子里很少看到炊烟了。灶屋也不断的修葺改造,再也没有那半屋子柴火,大铁锅也不经常使用,只有那熏黑的屋顶记得。这个灶屋也曾热闹辉煌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28580040/9e2dbcc4cd8700af.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