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房子快四十年了,见证爷爷的老去,父亲的结婚,我和儿子的出生。它是四代人的记忆。
爷爷有三个孩子,大伯结婚后分了出去,姑妈嫁人后只有父亲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最小,结婚最晚,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没有分家。
后来父亲和母亲结婚,最开始还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那个土墙屋子里。后来觉得有诸多不便,父亲和母亲开始筑窑烧砖,那个时候盖房子还是自己烧砖。再后来就是房子盖起来了。传统的几间红砖瓦房。也是父亲母亲迟到的婚房。
我在这个老屋里出生 ,在这个老屋里长大。小时候总觉得这房子很大,可以装的下爸爸妈妈,可以装的下那么多箱子柜子。后来就觉得房子越来越小了,门框越来越低了,不小心总会碰到头。自己从孩子变成成年,从老屋的院子里走出来,越走越远。回去的日子也越来越少,老屋变的很旧 ,父母也慢慢变老。
伴随着自己上大学然后毕业外出工作 ,老家的老屋成了客栈,一年也就节假日回去几天。母亲都说自己回家就像走亲戚回娘家。关于老屋的记忆也成了一盏灯,迷茫的时候,给自己指引,孤独的时候,给漂泊在外的自己许多温暖。
时间在四季里轮回,老屋也跟着慢慢变旧。最早的时候屋顶还是芦苇编的席子,听爸妈说之前盖房子几乎所有的材料都是自己生产的。砖瓦是自己烧的,梁头等木头是自家种的树,房盖铺的芦苇也是坑里种的。那个时候村里有一个大坑 ,谁家准备盖房子就在里面种芦苇。那个坑也叫苇坑。芦苇常年累月在房顶慢慢破损,拖不住上面的泥巴,有时会有泥块掉下来,在屋里会看到星星。下雨也会稀拉拉的漏雨。
后来成人工作,虽然在城里买了房,但在老家结婚是很必要的习俗。父母把老屋重新修葺了一番,吊顶, 粉刷,打地坪 ,就那样老屋再次焕发青春成了我老家的婚房。再后来儿子出生,我们全家和父母又一起在老屋生活了几年。
老屋是老家的一个象征,只要有人在,老屋就不会倒塌。后来由于工作和孩子的教育搬离了老家 ,父母年迈不愿来回折腾。依然驻守在那个四代人生活过得老家, 生活在四代人生活过的老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最近几年,老家邻居都建起了新房子,老屋显得和周围格格不入。看着满院子的石榴树和柿子树,看着爸妈开辟的菜园。一切又那么有情调。也许真的是那样,外面的房子只能按套,老屋才能是家。
老屋就那样静静的在那儿,见证一代人的成长,一代人的老去,一代人的离开,就像那四季,周而复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