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前,我被问到很多次假期安排。
是不是要回家?买票了吗?你看票这么难买,要不别回去了?诸如此类的问题扑面而来。
说实话,我是从心底里反感甚至是抵触的。
所以每次被问及,我都不想直面回答,只能给出一些不确定的言语。
虽然一开始确实是没有做计划安排 ,只想随意一点。但在决定要去厦门后接到电话再次被问及假期安排,我也只是给到“现在不在家”的回答。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80133/b94b431d0d622c03.jpg)
我其实很不能理解,为什么非要从别人口中得到一个答案,且这个答案无关于自己。
暂且不说关系有没有好到可以影响别人做决定的程度,且我觉得每个人都有独立生活的需求以及自主安排的权利。
至少于我来说,私人空间是极度被需要的,所以我极少会跟好朋友之外的人透露自己的生活安排。
我也是一个偏自由的人,很多时候,我不太想向任何人交代或是特意去解释说明什么。但是同时,对于很多不涉及原则问题的事情,我又是一个不怎么懂得直面拒绝的人。
因此面临类似问题的时候,如果我能给到的是对方不希望听到的,那我极大概率会选择以沉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想让你参与其生活轨迹的人是会主动分享的,而不是需要你一再去追问。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80133/d2106971b2d4fc9e.jpg)
有些事,不是有一个结果就足够的。
上一次去厦门是三月份,那天我第一次接待客户并走完整个流程。为了这次客户拜访,前一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一点,因为梦到手机丢失联系不上客户,于是早上六点多就爬起来给客户订车。
当时就想着一定要把所有事情做完美,我也以为自己做到了。但当客户一脸严肃站在我面前,直到会议结束,把客户送上去往下一个目的地的车上,他们都没有给我一个笑脸的时候,我蒙了。
给客户关上车门的那一瞬间,我脑袋里开始快速倒放这次接待的所有细节。
很多时候,我们都目的性太强。抱着一定要怎样怎样的心态去做一件事,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让人失望的。
最后,这个项目也确实被中止了。说不难过是假的,毕竟如果拿下,应该会刷新我的月业绩量。但是比起拿下订单这个结果,整个跟进过程里所遇到的问题总结会更加重要。
过分看重最终的目标需求会让自己忽略掉过程里的很多东西,而被忽略的它们往往都会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巨大影响。
因为已经努力过,所以虽然失落,但是问心无愧,也并不觉得遗憾。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80133/e66448581fb580f4.jpg)
有时候,也不一定非要一个结果。
“你说因为明知道不会有以后,所以就拒绝开始。那么,你也知道最后会死掉,那你也要选择不活吗?”
这是高中时我听到的一句话,当时觉得很极端。现在看来,也不无道理。 结果于你而言其实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因为这个结果而衍生出的过程才更为珍贵。
喜欢一个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结果吗?或者说,喜欢一定是为了要在一起吗?
我觉得不,喜欢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喜欢 ,以及为什么被吸引。
那个被你喜欢的人,一定有着你特别欣赏的特质,或者是有着你特别向往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你不断地想要去靠近。
那么,相反的,对方会被什么样的能力或特质吸引,而自己是否也具备,这是需要明确的。
不是说一定要为此去改变自己,也不是说要盲目的去追随一个人。而是,喜欢这件事的最大意义,在于你透过对方,去了解自我,从而完善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80133/6d01fc0bae9ae48c.jpg)
吕亦涵在《阮陈恩静》里写道,世间情感那么多,归根结底不过两种,要么你投我以桃我报予李;要么你赠我琼浆,我还你泪光。
一见钟情很美好,两情相悦是幸运,三心两意算遗憾。
感情这件事,非一朝一夕,彼此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去了解磨合。所以,不要急切的去试图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顺其自然可能会更好。
相比再三纠结两个人会不会走到一起,思考如何成为你喜欢的自己会更有意义。
二十出头的年纪里,有着一大把比脱单更为重要的事情,比如脱贫,比如成长... ...
————————————————
文:顾柒安
插画作者:Anastasia Suvor
个人公众号:Seven-GuQiAn
关注有惊喜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