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王维曾写过一首诗: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唐明皇的哥哥宁王李宪,家里有了几十位艳丽的歌姬,依然不满足,又看上邻家卖饼人的妻子,用了好多钱夺了来,对她十分宠爱。几年后的一天,李宪宴客,把卖饼人召进府,女子见了丈夫,凄然泪下,深情款款。在场的十多人,都是当时的文士,无不动容。李宪让大家写诗,王维诗先成,就是这首《息夫人》。最后李宪让女子跟丈夫走,成全了这份情。
“不要以为今天对我很好,就能让我忘记往日的恩情,尽管眼前万般的奢华,我也不愿意对你楚王说一句话。”
短短的二十个字,就塑造了一位受尽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诗中没有提女子的名字,但后面的“楚王”一出面,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执着的女子,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息夫人。
息夫人就是息妫(音同归),是西周时候陈国的公主。陈国先祖是舜的后裔,世代依妫水为居,后即以妫为姓。之所以叫息妫,是因为她成年后嫁给了息国的国君。实际上她没有自己的名字,就像前些年农村里的张王氏赵孙氏一样,一个弱女子,连一个名字也留不下来。
《左传》里记述的女人不多,息妫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684年,陈国的这位公主,要嫁给息国国君为妻。出嫁时,需要路过蔡国。恰巧,蔡国国君蔡哀侯的妻子,就是这位陈公主的姐姐。
出于情面和妻子的请求,蔡哀侯让路过的送亲队伍到自己家稍做停留。不料,蔡哀侯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在姐妹俩见面的间隙,竟然看上了自己的这位妻妹,无礼纠缠。
那个年代,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姐妹共侍一夫的现象很普遍。菜哀侯仗着自己国力雄厚,也没把息国放在眼里,调戏妻妹时也无所顾忌,此事很快就传到息侯那里。
息侯大怒,但也知道自己和蔡国的差距,想了一个借刀杀人之计。他派人到楚国,对国君楚文王说:“请您假装进攻我国。然后,我国向蔡国求援。由于我国和蔡国的姻亲关系,蔡哀侯一定会派军队相救。如此,楚国就可以乘机攻击蔡国,一举灭了它。”
当时楚国很强盛,正在谋划怎么扩大自己的地盘,息侯的建议正中下怀。于是,在当年九月,楚军在莘地击败了蔡军,俘虏了蔡哀侯。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蔡哀侯战败被俘后,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自然心怀怨恨,不断在楚文王的面前称赞息夫人的美貌,怎么倾国倾城,怎么姿色骄人,让楚文王终于动了心。
四年以后,楚文王找了个巡游的理由,来到了息国。楚国很强大,息侯出于敬重与畏惧,不仅高规格款待了楚文王,还让自己的夫人参加了宴请。
有人这样描述息夫人:“目如秋水,脸似桃花,修短适中,举动生态。”楚文王自然一见倾心,但却不露声色,次日,楚文王以设宴招待息侯的托词,俘虏了息侯。
明白了楚文王本意的息夫人,为了救自己的丈夫,也为了息国百姓免遭涂炭,以惊人的胆量只身嫁入楚国,平息了纷争。
息国亡后,息侯成了楚国都城的守门小吏。息夫人自嫁入楚宫后,备受宠爱,三年为楚王生下两个儿子,但始终不发一言。有一日,楚文王出去打猎,预计两三天才能回来,便出门和息侯相会。
两人见面,恍同隔世,她边哭边说:“妾在楚宫,忍辱偷生,初则为了保全你的性命,继则为了见你一面,如今心愿已了,死也瞑目。”于是,以头撞墙以死明志,而她的丈夫息侯见此情景,顿时万念俱灰,也撞死在城下。
后人在他们双双殉情的地方种植了桃花,息夫人便被称为“桃花夫人”。
关于息夫人之死,有很多的说法,我倒是很相信息夫人扶持自己的儿子,让楚国逐渐变得强大的版本。纲常伦理等封建礼教,应该是从宋朝开始的,之前的男女之间,还是能容许太多的自然属性。
比如这对卖饼的夫妇,他们并没有因为再夫殉情,这便给了王维写诗的机会,也让息夫人天下闻名。
我们都知道《左传》惜墨如金,但写息夫人却用了很多笔墨,可就是这样,一般的老百姓也看不懂。这时,王维的这首《息夫人》出现了,人们在为卖饼的夫妇感怀的同时,自然忍不住打听诗背后的故事。
很多时候,因为故事的发生,让作者沉醉其中,几番风云激荡之后,就是一部隽永作品的诞生。
这样看来,上学时读课文,老师让先了解时代背景,实在是太英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