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准备

作者: 汉说信数 | 来源:发表于2021-07-25 08:19 被阅读0次

    中山小学 林汉铭

    2021年4月19日厦门工作坊研讨群的正式成立,这也意味着即将开启一个对自己的全新挑战。工作坊的“首秀”到底要怎么做?三个月的准备时间里,特别答谢王绪溢博士、陈蕾老师指导和精英团队共同帮助下,《数学课堂信息化融合的切入点》终于完成了1.0版本。

    第一次大集备 小伙伴沉浸式模拟

    在这个打磨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三个“大动作”。

    【问题清单的变化】

    起初:我有什么可以和大家做分享的?每一个分享点要怎么来展开?

    后来:从工作坊离开,老师们带走了什么?目标是什么?

    两次的问题清单的前后变化,本质上是主体理念的一种变化。起初的想法更多的是从授课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做常常会出现被培训者感觉培训很好,但无法带走再加工再使用。追其本质原因,被培训者的能力还无法和授课老师的分享的相匹配,同时讲授的方式并没有给予被培训者成功的体验和感受。就好比,连车都没有摸过的学员,教练就带他上路实操一样,教练开的很厉害,边开边讲解如何挂档,如何靠边停车…..但对于一个完全的新手显然是非常难实现的。

    与其这样,不如多从被培训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与其匹配的一个点,确定能够达到的目标,给予明确的指令和提供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真的学到一些东西。

    李·舒尔曼

    所以,我重新定位目标,一方面学会小组交谈比较规范的方法,另一方面学会以提升学生能力目标的学科与反馈器的结合。这两条也是他们在平时课堂中,比较容易实现和使用的。

    虽然第一次工作坊顺利结束,但我还是发现定位的目标还是比预期的高了一些,培训者虽然很专注,体验互动感很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老师们也比较疲倦。下一次工作坊目标还需要调整,从他们感受上多考虑一些更细节的事情。

    提出质疑 小组活动

    工作坊的问题清单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站在被培训者的角度思考他们需要什么?

    2.哪些东西是他们可以学会马上就能用的?

    3.给的东西是不是和被培训者的能力相匹配?

    4.他们的带走了什么?

    5.培训中,他们是否疲倦,该怎么调整节奏?

    【工作纸的变化】

    工作纸的细微变化,背后的含义却有大文章。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二版与第一版对比多出了便利贴的粘贴位置。一方面整合了工作纸的整体空间,另一方面便利贴的加入使得小组之间的合作思考变得可视化。

    王博士和陈蕾老师都不约而同地问了我“便利贴和工作纸到底有什么不同?”在这次工作坊结束后我感触较深。其实便利贴的核心除了简洁和聚焦以外,它更是能充当小组成员之间连接的纽带,同时也便于小组展示,而工作纸更多的是针对到个体。

    小组合作 小组对话 展示交流

    从小组交流合作到展示交流整个过程中,便利贴占据无可取代的优势。正因为这样,我才想到将工作纸和便利贴做了一次结合。

    所以,适当在活动环节,设置便利贴粘贴处,是对工作纸缺乏小组合作这个短板提供了有效补充。

    【规则可视化】

    在小组活动规则的呈现方面,也出现了比较大的转变。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二版相比第一版做了很多可视化的处理,同时将活动目标始终放在课间下方,使得被培训者更清晰、更直观活动要求。发言牌使得小组交流变得更加规范,覆盖全员。时间为什么从7分钟改成6分钟?根据问题难度细化个人的发言时间,综合考虑设置合理时间,不能通过主观感觉随意设置。

    全员倾听一号发言

    小组规则制定:

    1.动作要规范且细化,考虑是否覆盖全员。

    2.语言要精炼,可视化易理解。

    3.根据难度,细化个人发言时间,考虑时间给予是否合理。

    提醒:如果后续有评价,要将评价的标准一起给出。

    这次工作坊学到很多,再次感谢团队的支持和帮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工作坊准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bm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