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戴氏春秋
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5.13 齐国外交政策的转向

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5.13 齐国外交政策的转向

作者: 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 来源:发表于2024-06-21 23:22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此前晋国曾经通过迫使鲁国放弃在“鞌之战”后获得的“汶阳之田”,实现了长期笼络齐国支持其进行争霸战争的目的。不过随着齐灵公的逐渐成长以及在齐灵公十五年(鲁襄公六年、前567)最终吞并莱国,齐国版图扩张了几乎一倍而直达山东半岛东端。这种扩张几乎可以与晋国吞并赤狄各部落并占领太行山东麓的成就相提并论,使得齐国具备了与晋国一争高下的战略资源和潜力。

    齐灭莱局势

    如图,齐国通过陆续攻灭纪国、莱国(上方箭头)等拉平了东方战线(下方断线)。如果齐国过与楚国联合控制山东东南沿海的莒国,则鲁国将再次处于三面包围之中。于是东方战场的开辟将围绕着这个方向展开。

    同时晋国对于这个前霸主的逐渐成长也感到了隐忧,因为齐国从内心深处始终对“鞌之战”的惨败耿耿于怀。事实上,自从鲁成公十七至十八年(前574~前573)齐国发生“国、高之难”之后,齐灵公已经不再直接参与任何晋国主持的会盟或者军事行动,而以世子光或者崔杼代理。此早已引起晋国的极大不满,不过碍于大局并没有发作而已。

    现在又出现一个颇令人意外的因素可能改变齐国的政治走向,这就是周王室的态度:

    ……灵王求后于齐……齐侯许昏,王使阴里结之……(左传.襄公十二年)

    这一年是周灵王十一年(前561),而正式迎娶到姜氏在三年后(前558):

    ……刘夏逆王后于齐……(春秋.襄公十五年)

    由于天子十二岁就可以婚配,而灵王在位第十四年才娶姜后,说明这不是他的第一个妻子。同时按照《国语》的说法,周灵王二十二年发生“谷、洛斗”的时候太子晋曾经引经据典进谏,说明其不可能是刚娶来八年的姜后所生,那么周灵王之前当曾经拥有过另一位王后。

    同时周灵王还对基于齐灵公此前彻底征服“莱夷”这一辉煌胜利进行了赐命(前559):

    ……王使刘定公赐齐侯命,曰:“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今余命女环!……无废朕命!”……(左传.襄公十四年)

    单从这些溢美之词里面看不出什么异样,因为几乎王室对所有邦君的赐命里面都是这些追述先君功绩并激励后人的话。不过问题出在了“王使刘定公赐齐侯命”,按照一年以后单靖公与刘夏再次去齐国迎接姜后时《传》文的说法:“卿不行,非礼也。”也就是说刘夏身份非卿,尤其是“赐命”和迎娶按照周礼本应该由王室世袭的“大宗伯”召氏或者毛氏、尹氏参与主导。

    周代有记载的召氏活动类型

    如表,周代有记载的召氏活动主要围绕赐命、婚丧嫁娶等各种宗族活动,此外毛氏、尹氏也分担部分工作。代表王室传统世袭大族的召、毛、尹等在这轮成周与齐国的互动中集体缺席,而单氏、刘氏等新兴家族的积极表现,象征着王廷内部对于扶持齐灵公这一政策暗流汹涌般的存在严重分歧。当然这一矛盾正式爆发还要再等上四十年,即标志着周王室正式瓦解的“王子朝之乱”。

    从动机上来讲,周灵王对晋国新近在争霸战争中降服晋国而取得的重大胜利有着极为复杂的心理。自从鲁襄公八年(前565)诸侯朝觐晋侯于邢丘以“听朝聘之数”,表明晋国从实质上已经取代周王室成为诸侯缴纳贡赋和提供兵役的对象,诸侯对晋国的服从已经取代了对王室的从属关系。如果照这样下去,晋公室取代周王室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以公开给予一向对晋国不太以为然的齐侯也就成为周室刷存在感的一个重要手段。

    当然周、齐具体的策划内容不得而知,不过从事后齐、晋冲突取代晋、楚冲突逐渐成为主轴的史实来看,至少周王廷的扶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何况历史上周天子确实也有类似“前科”:

    ……秋,诸侯盟。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左传.僖公五年)

    此为齐桓公的霸业如日中天之时,周惠王公然运作郑国倒向楚国,以削弱齐国在中原的影响力,目的就在于平衡王室与霸主的关系。此矛盾直到后来周惠王和惠后相继去世、齐国扶持的太子郑即位才得以化解。

    类似地,周灵王出于维护自身权威的目的支持齐灵公与楚国接触,以平衡王室与晋国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此后长期与晋国形同陌路,直到后来晋国强势介入“王子朝之乱”扶持了自己支持的周敬王才恢复正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5.13 齐国外交政策的转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pm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