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是由李安执导,于2007年上映的一部电影。影片讲述了大学生王佳芝以身犯险引诱汉奸易先生,并对易先生动之以情,最终导致刺杀行动失败的故事。
《色·戒》电影海报这是李安在拿小金人之后的首部电影,众多吃瓜群众也纷纷拿着小板凳等待着影片的上映。但是这部良心之作却没有进入大陆电影市场。一时之间关于《色·戒》的流言四起,娱乐化的文化市场纷纷将矛头指向电影中的情色镜头,女主汤唯也为此受到千夫所指。
正可谓:道学家看见淫,文学家看爱玲,政治家看谍战,女性看女权,流言家看见民国秘事……那么,尔等吃瓜群众还是看《色·戒》吧!
且说“色”、“戒”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色”“戒”二字原本就是隔开的。张爱玲故意在色与戒中,划上了一个短暂的停顿,像是在这二字之中轻叹了一声。孟子云:“食、色,性也。”但是《色·戒》中的“色”不单指“性”,它还指佛家的“色相”,即人的声音容貌和七情六欲。
微曲的卷发配着精致的柳叶弯眉,水蓝色的旗袍把她的身材衬托得凹凸有致,盘扣下的薄沙映着她身体的颜色,最是那慑人的红唇藏着浅浅的笑意,这样的王佳芝怎能不让人神往,连易先生那样小心翼翼的政客也免不了荡漾了心神。随着易先生一家迁往上海,王佳芝第一次引诱易先生的计划破产了。但是那一次雨中的相遇却在易先生心里扎下了根。
二说这“戒”字。战争年代,人心之间难免提防,更不用说易先生这样的政客,没个戒备之心如何行走江湖。小说中的易先生被张爱玲称之为“鼠相”,影版中的梁朝伟虽说不上是鼠相,但眼神之中的戒备和怀疑仍让人不免为之一振。
这“戒”字还指的是影片中的“戒指”。这戒指可谓是《色·戒》中的关键道具。张爱玲曾这样写道:“她把那粉红钻戒戴在手上侧过来侧过去的看,与她玫瑰红的指甲油一比,其实不过微红,也不太大,但是光头极足,亮闪闪的,异星一样,红得有种神秘感。”王佳芝心动了,究竟是色动还是心动?
色动还是心动,色戒还是心戒
王佳芝问易先生:“好看吗?”
易先生侧着头,迎着珠宝店的台灯。他看了看戒指,又看了看王佳芝。忧郁悲凉的气质映在她的眼底,她动心了。被父亲抛弃的王佳芝,此刻在一个政客的身上找到了归属感。这戒指是一个承诺,甚至是一个她从未拥有过的承诺。她的心里防线轰然崩塌。她微颤着朱唇,靠近易先生的耳朵,从牙齿缝挤出了两个字“快走”。
王佳芝心动了吗?是的。
易先生呢?
“快走”这两个字仿佛子弹一般射进易先生的大脑。他迅速反应、狂奔下楼、夺命而逃。动作之连贯、迅速,可知他是个老狐狸了。当晚,易先生就处决了策划这场刺杀的一干人等,当然也包括王佳芝。易先生虽为情场老手,可是也真没为谁动过心。
易先生回到家中,走到王佳芝住过的客房,推了门,门咿咿呀呀的发出聒噪的声音,回响在这个空荡荡的房间。易先生坐在窗边,抚着雪白的床单,任由心事荡漾在只属于王佳芝的空气中。
这王佳芝,让他戒了心。
谁选择了谁
是李安选择了张爱玲,还是张爱玲选择了李安?仿佛冥冥之中自有注定。是李安发现了张爱玲文中的压抑与苍凉,也是张爱玲成就了李安对人性深处的细腻刻画。
张爱玲与李安一个是奔波于大陆和香港的天才作家,一个是生于台湾接受美式教育的国际导演,或许是常年漂泊无根的身份让张爱玲和李安选择了彼此。
电影似乎比小说多了些温情和暖意,它淡化了小说中张爱玲对人世的淡漠和凉薄。无论是王佳芝还是易先生,他们既是大时代下牺牲品,也是彼此在乱世中唯一的浮萍。因为小说是张爱玲书写自己过人之才的领域,而电影,则是李安这个天涯人的安身之所。
我是约克镇的疯子,和我一起疯看电影吧!欢迎交流、点赞、关注哦~看文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