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儒学思之一
孔子强调个体人格的修养(仁德),这是让人们受用自己生命价值的学说。人自己精神生活的质量是他的精神本身的质量,因此,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自我完善,以内在的质量屹立于人世,他才能有种自满、自足的感觉,才能不为各种物欲的追逐、成败的计较、名利的诱惑所压倒,才能有一份宽松泰和、博大包容的心境,真正享受人生。
【夜读】儒学思之二“弘毅”
“弘”意为“大、宽广”,从处事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引申为,人要干任何一件像样的事情,没有博大的基础,都无法达到那个高度。如心地宽宏,胸襟开阔,见识广博,学问深厚,so on…
相反,器量狭小,根基浅薄,亦难成大事。
“毅”意为“强忍”,强为表现说的,忍为心里说的。其是忍他人所不能忍的心理结果,也是一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力量。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能忍者,乃宽宏大量之人。
【夜读】儒学思之三“知命”
孔子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所谓的“知命”,是指在遇到有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有些无法做到的事情时,且尽了一切努力之后,平静安然地接受那必然到来的最后结果和最后事实,不一味患得患失,耿耿于怀。
真正知命的智慧品质:乐天知命的人,就像水一样,流通时成为河川,堵塞时成为深渊,上升为云成为雨露,沉于地下则浸润土壤。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失自性,都能始终如一地发挥自己的力量。
【夜读】儒学思之四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一年的寒冬季节,才知道松叶经霜不落,是最能与冰雪相搏的。
松柏耐寒,此现象人人习知,用它来比喻人不为环境所动的某种坚贞品格。在修辞学上,只是一种好听的例证。但孔子是通过历练之后,有感而发的。他已然化为一杆耸立于严寒中的青松。而此句也被理解为是一种痛苦的磨练,艰难的拼搏,和不屈不饶的意志,是一种沉重且珍贵的品质。
松柏的坚贞是与风雪搏斗才得到的,而非一帆风顺地获得的,没有经历严峻的考验,是无法获得真正有高质量价值的东西的。
【夜读】儒学思之五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明朝有位叫张岱的,在注《论语》“石门章”的时候,曾经把人分为三种:愚人、贤人、圣人。
他说:懵懵懂懂,没有认识到事情难以做到就去做,是愚人;精明洞察,知道事情难以做到即罢手不做,是贤人;大智若愚,知道事情难以做到而毅然去做,是圣人。
张岱所谓圣人,是指超出于平常人们的小聪明、谋身自处的小机智,而为了某种追求、某种理想、某种道义,义无反顾,殚精竭力,成败在所不计。孔夫子和诸葛亮亦是这样的人。
《后出师表》说:不兴师伐魏,汉朝必亡;兴师伐魏,敌强我弱,也难救其不亡。但是,与其坐等汉朝灭亡,不如尽力伐魏?可见,曹魏难灭,汉室难兴,诸葛亮早已清楚地知道,但自从离开隆中,夺荆州,定西蜀,对外联结东吴,对内治军理财,最后六出祁山,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事业虽未成就,但仍然不顾一切,精进向上的崇高精神,却因此而无限光大,成为一种取之不竭的财富。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种义无反顾的大智大慧实在是成事的必要的心理。因为,虽不能成事,却可成人。
【夜读】儒学思之六“愚智不可及”
上篇论诸葛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大智若愚的一个典型,这里的“愚智不可及”也是大智若愚的一个典型。这种愚,是为了一种信念、一点真情、一项事业,痴心不改,执着不倦。所以张岱解释说:“愚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事。”不过这种愚,并不仅仅靠忠心和勇气,而且更需要忍辱负重,运智劳神,殚精竭力。
人生在世,睁眼一看,多的是小聪明,伶俐奸巧、谋利、求荣,芝麻大的好处都不肯放过,必欲弄到手而后快,处处要表现自己的能事,处处卖乖掐尖。但是,善于运用伶俐机智取得眼前利益的人、过于尖巧冒头的人,是很难接近那些大事业、大成果且常受到摧折。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红楼梦》曲子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指王熙凤逞能、谋财等),死后性空灵(指连自己的女儿巧姐都保护不了,流落到乡野人家),这大概也算一大教训吧!切记!”
【夜读】儒学思之七
“无私才能无畏”
多欲为什么就不能刚呢?因为多欲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说话办事,就不能不留有余地。纯粹按照道理、法规,不留一点情面,事事做绝,那是自己给自己砌成四面围墙,独居围墙之内。一个法官财欲太旺,在金钱的贿赂下就很难正直判案,一个官员总想往上爬,就不敢为了坚持原则而得罪权贵。
有私心私欲的人,必然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遇事算计利害,屈身逢迎,奴颜婢膝,实在可悲可恶。
康有为说:刚德“刚健中正,纯粹精。”这就是孔子极重刚德、不以刚德许人的道理。孔门子路以勇闻,孔子尚且说他“不见刚”,可见做到勇不难,而做到刚,谈何容易。勇可以乘一时之血气刚则非无私正大不能行。
人要培养刚正不阿的骨气,只有去欲去私,为人处事不存私欲,自然能够刚正无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