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喜欢自己实践营来到了最后一周,在第16天的课程里,杨帆老师带我们一起成为一个会口吐粉红色小泡泡的对他人不吝赞美的人。
正如杨帆老师所说,我们东方人对于赞美的表达是十分含蓄的。大人们都会因为害怕夸多了我们会骄傲,就会落后。也常常会有这样的场景:上一秒夸了孩子的一个行为,下一秒就翻车打脸,然后大人们就会说,“这人不经夸”。于是,就进一步坚定了他们认为的那条“铁律”:孩子不能夸。
而在社交场合,有时我们也不太会赞美,会觉得太过赞美他人会被人认为“虚伪”。
而反过来,当别人赞美我时,自己会既开心,又不好意思。开心,是因为觉得被喜欢、被赞赏,自己的某一方面或者努力得到了肯定,觉得很满足、很有成就感。
而不好意思,大概就是来自在“赞美”这件事情上存在的卡点。
因为我的父母和杨帆老师的父母差不多,方面不大会直接来夸我,或者️事情做到100分,得到的好评程度也如杨帆老师的父母一样,只夸60分。但他们在别人面前,对于自己的孩子又会夸奖。
而从小接受的谦虚教育,就让自己面对被夸时,会觉得不好意思,会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但是内心里,自己还是喜欢被夸的,特别是喜欢被父母夸奖。我们很多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父母对我们的夸奖实在少得可怜,但在学校、职场,会因为自己的表现优异得到各种各样的肯定。可是,无论外面的肯定再多,最最想得到的,恐怕还是来自于家人,特别是父母毫无保留的赞赏。
但对于从小也是在含蓄、谦虚的交流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父母来说,要求他们转变实在不现实。而我自己在为人母之后,却成了一个会对孩子大肆吐粉红泡泡的爱夸妈妈。
而奇怪的是,我的父母对于我的孩子们,也就是他们的孙辈,却也常常不吝赞美,各种夸。而常常说出正面积极的评语,也让家里经常充满着各种粉红泡泡:你真棒!好厉害啊!这么聪明啊!
而我发现,其实就连表达含蓄的父母们,其实也是渴望被赞美的。可见,任何人都喜欢被赞美、被肯定、被夸奖。
而什么样的赞美才是更具艺术感的呢?杨帆老师给出了她的建议。
一是赞美过程,比赞美结果更重要。关于这一点,无论是脑科学家、心理学家,还是教育学家都会表示肯定。特别是在夸小朋友时,尤其要夸他们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夸一句:你好聪明啊!
相比于聪明,努力更值得夸奖,也更利于孩子成长。通过赞赏努力,可以让孩子明白,只要自己经过努力,一定可以有所进步。但是,仅仅夸奖聪明,他们就会认为费力努力不重要,或者觉得努力会让自己显得不够聪明。
如果在遇到挫折时,常被夸奖聪明的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既然不够聪明,努力也没用。但常被夸奖努力和赞赏过程的人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就不会气馁和放弃,因为他有更加积极的心态,知道付出努力是有价值的。
第二个赞美的要点是,夸细节很重要。关于这一点,我们都深有体会。为什么有的人大肆夸人会被认为是虚伪,而有的人却会被认为人好、会说话?我想,很大的一个关键就在于是不是会夸细节。
比起单纯夸人“你好美啊!”、“你好帅啊!”远不如说“你眼睛大大真好看”、“今天你这身搭配好好看,颜色好衬你,这条丝巾配得真好!”、“这篇文章你的构思很巧妙,标题和素材都恰到好处,一定花了很多心思吧?”
我想,这样花了心思、用心观察之后说出口的赞美,不仅不会让人觉得虚伪,更会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对方觉得被理解、被认同,从而更加喜欢与我们交流、合作。
这样说来,自己无论是和同学相处,还是和同事交流,都能真诚地、详细的赞美他们这个人或者他们做事的细节,对于每个人的赞美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这大概也是虽然我不算一个外向和主动的人,但我从小到大都人缘比较好的原因吧。
真诚的赞美,对方是能感受得到的。
第三个赞美的重点是,要在对方在场的时候称赞效果更好。我们都知道不要在人背后说坏话,却很少认识到比起背后夸人,比如当面赞美。这会让被我们赞美的人与我们之间的感情更加紧密。
赞美,是要让我们彼此的距离拉近,让爱的能量通过真诚又美好的语言流动起来。那么,自然是要让对方知道,我们有多欣赏TA,让对方实实在在地知道TA在我们心中的位置。
杨帆老师认为,好的赞美就像是在彼此的情感账户里存钱。那么,自然是要让对方感受到,这份储蓄才算存储成功吧。
不要吝惜我们的溢美之词,真诚的赞美不仅能让我们与他人的感情更好,能通过看到他人的优点、好的一面并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出来,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份极好的滋养呢。
视觉笔记|rune小法师无戒学堂日更第93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