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把“知者”与“智者”相混淆,其实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知者’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其二而不知其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意思是,知道它是这样,而不知道它为什么会这样。
而‘智者’不同,‘智者’第一能‘知其所以然’;第二能把各个方面的知识,如从书本上学到的,自己观察得到的,别处听来的,或是自己思考来的等等,都能融会贯通。不会贯通是不行的,这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串不起来,A是A,B是B,C是C,不能串成一体,变成一个立体的、新的知识,这就是死知识。只有融会贯通了,才是活知识;第三是自知之明,就是不光要知道自己,也要了解他人,“俗语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所谓行行出状元,就好比现在争得很厉害的话题985和211,真到了实际工作之中,还得靠实践和经验,还得虚心的和一个个师傅学过去,万丈高楼平地起,书本学来的知识若不能学以致用,终究只是纸上谈兵,好比打了一半的地基加上没有实用性的那一半终究是个隐患。
记得那时我选修了黄老的课,黄老在业界较有名,但他非常谦逊,每次课前的一鞠躬都让我们深受感动,这大概就是人们口中真正的学者之范。他课前的第一段告诫就是让我们先以道修身,先学会让浮躁的心静下来,先学会放空,学会“智悲双蕴”。
什么是“智悲双蕴”?成熟懂事的大人都知道蹲下来和孩子聊天。孩子在用各种方法骗你的时候,你还配合他让他来骗你,这就是慈悲,这就是智慧。所以,慈悲跟智慧永远都是并行的,真正的慈悲一定是有智慧的。真正的智慧也一定自然长着慈悲的心,这就是“智悲双蕴”。
为什么要静,要戒躁?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气是既无感官感受,也没有理性思考的,完全顺其自然的状态。
《老子》第十章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就是说你的魂魄能不能安顿好,心猿意马,到处驰骋。后来庄子叫“坐驰” ,就是人坐在这里,心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用气听,就是让自己完全处在被动的状态。这时候,才能与整个宇宙沟通,心才真的虚空下来,静下来了。天地合一,时间消失,绝对寂静。你可能问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就是你会体会到整个宇宙,身心合一,能更清醒地思考问题。很多大企业家都喜欢禅修静坐,其实就是庄子说的“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人间世》) 。
回归正题,只有真正了解自己,尊重他人,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所学之处,谦以待人,那样才不会坐在金字塔里坐井观天,你知道为什么真正优秀的国学教授一般专攻一人研究吗?真正要完完全全的了解一个古人的思想需要下的苦功绝非一朝一夕,学术的严谨性也需要求真求证。
只有每天反思,想到自己的哪些地方学得不够应该天天精进,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更加充实;还有就是需要明辨是非,就是对一些事物要怎样正确地理解它,怎样正确地分析它,这就是智者所俱备的几个特点,它与知者是有区别的,确切的说它是‘知’的升华。”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曾说: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真正显得不那么聪明的人,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他见过比自己聪明太多倍的人。他已知的“海岸线”越长,对无知的“海洋”的了解就越深,所以他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谦卑感。
人类社会总是一“智”难求,把书上的知识提炼为工作、生活中实用的知识,是少数具备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生活中更多的读书人却只能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尽信书不如无书。真正的知识、最棒的知识尤其是适合自身情况的知识,大多是书本上甚至从别人身上也学不到的。
我们中的多数人(由于习惯应试教育)都习惯于采取海绵式思维模式。所谓海绵式思维者,读的书越多,大脑被别人思想驯化和洗脑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只读书不思考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海绵式思维类似于海绵吸水,来者不拒,没有思考。海绵式思维者始终倾向于:
*(1)相信最后接收到的信息,没有从众说纷纭的信息中做出独立合理判断的能力;
*(2)迷信地认为问题的解决总有标准答案,并且非黑即白,他们的大脑早已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3)非常习惯性地用情绪来处理信息,信息和情绪捆绑在一起,变成容易被吸收的“海绵知识”,从而让情绪代替大脑做出决策。
这时就需要批判式思维,批判性思维可以理解为进行深刻反思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关系到人类如何在观察、体验、沟通、思考和推理过程中不断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积极而巧妙的运用、分析、评估、整合和建构,从而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着人类行为和思想的清晰性、关联性、逻辑性、准确性、深度、重要性、精确性、广度及公平性等维度。
有着世界华人第一狂人的严介和说过:“能够学习知识的是三流人;能够在读书看报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人是二流人,因为生活才是永恒的老师;能够在生活中无中生有、创造知识的人,才是一等人。一流的企业家讲理念,三流五流的讲理论,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拘泥于书本,停滞在校园,温习在家里的书房,原来都是幼儿园的东西。在风雨中的飘摇,生与死的考验中,没有倒下,生存下来,这才是真知识……”
最后,作为一个智者,他必须有明确的大局意识,大局观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只有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性,才不至于在应对时顾此失彼,左支右绌;只有认识关系的错综复杂性,才不至于在处理时挂一漏万,畸轻畸重;只有把握趋势的多样变化性,才不至于在前瞻时一厢情愿,进退维谷。从而以联系的观点审时度势,以辩证的态度关照一切,以互补的手段多管齐下,以稳妥的步骤循序渐进。防止因偏执一端而轻躁冒进,避免因忽略细节而功亏一篑。真正明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