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个问题一来是因为最近单位人事变动较为频繁,在这样的变动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人内心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对生活的追求;二来是近期与单位一位前辈进行了一场关于体制内工作的交流,颇为感触。
对于每一份职业,无论是体制内外,个中滋味,自己最清楚。还记得毕业时刚刚来到单位时,内心是怀揣着无限的憧憬,对自己开始一段真正独立自主的生活充满了期待。时过境迁,时间松弛了皮肤,建立了生活习惯,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个人的性情,但我希望,时间也同样教会了我们更加清晰冷静地看待这个社会、审视自己的生活,而不要让我们一味增加了抱怨,平添了愈演愈烈的焦灼。
一份工作,首先可以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人生在世,免不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求,就像马斯洛需求理论所言,人的需求是层级式的,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一层需求,才会抬起头看到并想要物质需求以外的东西。当然,对于像我等而言的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现阶段中的很多人依旧挣扎在生存的边缘线,尤其是对于生活在一二线城市中竞争压力大、生活成本高的年轻人。因此找到一份工作能够保障自己的日常基本开支、拿到手的薪水能够负担得起最基础的一日三餐与房租交通费,不需要猛刷信用卡透支未来收入,并且还没有外债,就已经是很不错的起点了。
一份工作,其次要能够让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如果仅仅将工作定义为生活开支的来源,那未免就有些蹉跎光阴、虚度青春了。人生是一场很奇妙的旅程,最开始的十年,我们从呱呱落地、呀呀学语的婴幼儿蜕变为精力旺盛、对世界提出无限个为什么的小学生;后来的十年,我们又从唯我独大、冲动叛逆的青春期走向初识人性、自由在的大学;紧接着,20多岁的我们走出象牙塔迈向复杂的社会,在繁华喧嚣的街头、在觥筹交错的夜晚,我们开始迷茫、担忧未来的一切。人生的前二十年,我们成长得太快,变化得太多,可到了20多岁,很多人迫于生活的压力、抑或是自我的放纵,而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一样的活动、说着一样的话,剩下的几十年活成了20岁的复制品,再无任何进步而言。如果工作只是机械地完成一件又一件的待办事项,如果不需要我们再添加多余的脑细胞去思考,如果我们像后宫被冷落的嫔妃被禁锢在深宫一隅,那么我们就是工作的傀儡,丧失了自我能动性,那将是可怕的一幕。
一份工作,也要能够开阔自己的眼界。前辈的一句话让我颇有感触:职业的发展应该像一个台阶,只有上升到一定的层级才有看到更高一层的视野,也才有攀登而上的渴望。是呀,处在底层的人即便伸长了脖子垫足了脚尖也无法看到上层的风景,就像“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看不到、触不到自然只会用自己现阶段的经验和经历去臆想够不到的生活。身为科室的职员,想的只是手头的工作;身为部门负责人,着手的只是部门的任务;身为单位的一把手,思考的是全单位的利益;如果是地区负责人,那么就要统筹与兼顾整个区域多方面的发展。正所谓在其位谋其职,有时候不是我们希望扩大眼界就可以得偿所愿,而恰恰是一份优质的工作,为我们提供越来越开阔的视野,让我们不再裹足不前。
一份工作,最后还要帮助我们拥有开阔的胸怀。上大学时,朋友三五成群,活动坐标点飘忽不定;而工作后的我们,大多数不再有义气的哥们与善解人意的闺蜜时时陪伴,连生活范围也渐渐缩小为两点或三点一线。有时候,单位的同事、业务的伙伴就是我们长期接触的人群,看着他们来来往往于我们的生命之中,岁月爬上他们的额头,装点着鬓角的白发。想一想其实很恐怖,年轻的我们害怕重蹈他们中的一些人懒散、抱怨、被困于当下生活的覆辙,却常常会被时间残忍地催化成他们的复制品,踏上他们沿途的脚印。一份优质的工作,会给我们提供足够的流动性,让我们在业务往来、精进技艺中不断拓宽生活的渠道,有机会去尝试新的领域、探索能力中未知的部分。它或许冗余复杂,令人生厌,却可以让我们在迎来送往中接触到不同的人、体会不一样的事情,帮助我们看透面具下的人性、虚伪下的真善美,当我们在未来面对不公与偏见时,可以微笑面对。
世间这多种多样的工作,总有它的槽点,置身于职业生涯中的我们,也总是在抱怨入错行的同时羡慕着其它职业。就像没有完美的人生,也没有完美的工作,工作就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是好是坏一方面在于我们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我们的态度。职业生活是塑造自我的重要一环,无论路途多么坎坷,我们都想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