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是生活在组织中,不管是你上班的单位,还是你所处的家庭。因此,个人与组织之间,便有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定义。于是在很多情况下,是否有责任心常常成为评价个人的重要尺度。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负责任呢?
还是先说一个故事。创建于1912年日本夏普,很多年都是亚洲甚至世界高端电子消费品的代表,尤其在液晶显示技术上,长期引领整个产业界。但到了2012年,也就是公司成立100年时,出现巨额亏损,甚至不得不卖掉总部大数。
如果要分析原因,这么大的企业,这么长的跨度,肯定可以找出很多原因。但《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的作者近藤大介却认为,最根本的一条是:
逃避责任
为何会这样呢?这和创始人早川德次的理念有关。1980年早川德次去世时留下遗嘱:
我希望夏普能够不断开发出让竞争对手争相模仿的商品。
这个念想看起来很简单,但却是在激烈的商业竞争反复锤炼出来的高级智慧。很可能,继任的管理层似乎没有意识到创始人的智慧,在早川死后就改变了策略,提出的目标是:
第一无二。
这个目标初看来是追求卓越,似乎更高级。但实际的导向却是,过于追求高精尖技术,以确保别人追不上。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术先进并不能保证赢得竞争,更重要的是:
你的产品符合市场需求。
过于追求技术最大的风险在于,如果市场风向(需求)变了,或者你的技术路线错了,很可能连回头的机会都没有。最终的结果,即便你研发出高精尖的技术,但市场并不买账,于是你只能黯然离开,留下无尽的唏嘘。
在近藤大介看来,不仅夏普这是这样地走进了自设的死胡同,索尼、松下、东芝也都有着相似的命运。所以对中国消费者来说,10多年前还被我们视为高端的日本品牌,现在几乎销声匿迹。
不能说这些日本公司的经营团队不努力,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非常努力。但在近藤大介看来,由于日本文化的深层问题,他们更习惯于站在组织的背后,不会承担超过自身范围的责任,便造成了最终的逃避责任。
表现在夏普身上,就是当郭台铭看到夏普遇到困难抛出收购的橄榄枝后,夏普的管理层又开始了反复讨论和研究,竟然整整拖了4年才完成收购。
陷于自身范围的责任,而缺乏主动承担整体责任的勇气,不仅是夏普或日本企业乃至日本文化的缺陷,也是现代科层制组织结构下所有组织及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