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又至己亥年。不禁想起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一抹骄傲的“红”,到最后,不为独香,只为护花。就算残了败了,也不囿于形容枯槁,一文不值,而是化作春泥养料,呵护花朵成长。
遥想自己领略过的那为数不多的道理,什么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就发觉许多可贵的东西不见是美丽的东西,这便是道理的精髓吧。想来这世间也是有趣,总要用侧面的东西烘托,才能展现脱俗的美和玲珑的深意,才越发让人惊叹妙极。
我也越来越喜欢这种格调,它把许多稀松平常的事情变得更耐人寻味,在平淡苍白中挥出一笔深邃,才不至于单调乏味。至于人为什么需要精神寄托,为什么需要转脑筋,我想这就是有趣的灵魂本身就具有对于想象和钻研的执着。
最近在读《红楼梦》,也算是机缘巧合。正因为喜欢的人喜欢读,我便也拿来读。如果是老师介绍的,家长逼迫的,我可能全部当作耳旁风,它爱多好多好,反正我读不进去。可是,当你的生活迎来一个特殊的人,你把与他的相遇视作命中注定,你把他说过的话当作是警示名言,那这一切你认为的有意义,就真真实实地变为了意义。然后,这一部曾经看见就打怵的神作,就如同神药一般治好了我的心病。
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红楼绝对是众望所归。曹公编排的隐喻之多,我当然不能在这里一一列举。只是这几日看宝黛爱情之四处暗线,看宁荣二府之人锋芒与内敛,看所有人嬉笑怒骂,再看命运造化弄人,花开花谢,人生无常,便知那些个高兴的悲伤的事,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辅以在深圳谋生的日子为思考背景,我更加为自己迈出的每一步倍感珍惜。好与不好,都是财富;而好与不好,都出于自己对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别人,就如同宝黛的爱情,明明爱在骨里,却只觉苦在心上。在此,我只是写下了当下看红楼一梦的粗浅感想,其中深意,大可再读上一辈子。
望家乡路远山高,我应尽早退步抽身。
三月前,三月后,心境早已是天壤之别。三月前本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季节,直到三月后我才放开此等胸怀,如今看这晚霞也着实令人温暖。从前的我,太看重别人的想法,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其实换做任何人,最想做的还是那个打心底里神清气爽的自己。从单位走的那一日,领导对我苦口婆心,可我还是付之一笑。听多了鸡汤,才知道那是浮云一般的止痛药,药效短到令人无可奈何,还不如走出去遇上几个锻炼自己心智的人,阅读几本传世之作来的深刻。
辛弃疾曾言:“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有人跟我说过,人,大多是普通人,心智的成长源于阅历和年龄,而不是用读过多少书来衡量的。我深以为然。
那就在人生的旅途中慢慢看吧,寻常风景,也有不寻常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