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
高情商,不是装,而是不装

高情商,不是装,而是不装

作者: 自律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19-03-15 08:14 被阅读496次

【香知蜜读1186】  2019/03/15  星期五 荐书蜜友:海张茹

文:周小宽

我最近追了一部韩剧《天空之城》。

追剧,也是我自己减压放松的方式,因为我不是一个很喜欢运动的人(哈哈,应该改为“很不喜欢”)。

这部剧里面讲到了四个家庭,住在一个叫做“天空城堡”的地方,这个地方住的都是韩国很杰出的医生、学者、检察官。

四个家庭都有正在读初高中的孩子,孩子的父母们都面临着孩子升学的压力,

有的父母像强迫症一样不惜一切代价要孩子考上顶尖医学院,成为名医继承自己的衣钵,

有的父母则希望孩子能够超越自己爬到金字塔最顶端成为人上之人,

还有的父母将孩子当做自己的面子,甚至在和同事的专业竞争中输掉了,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自己自卑感的补偿,希望孩子可以出类拔萃赢过所有别人的孩子。

但这不是一个讲青少年教育的片子,令我有点震惊的是,这个片子对于心理和人性进行了极精准而有深度的呈现,不断给观众带来心灵共振的感觉。

故事就在这样的场景下展开。我要分享其中一个片段。

是四个家庭之一的一位妈妈和她儿子两分钟相处的片段。

这位妈妈不是一个标准意义的好妈妈,她老公是医生,她自己是富二代,有点虚荣,喜欢高消费,性格算是直接泼辣有一点点小心机,希望自己的独生子能出人头地,也会逼着孩子学习。有一次,考试中一篇命题作文《我最想成为什么》,结果她儿子写的是,《我最想成为一个咖啡杯》,理由是……(省略一下,大家去剧里看),结果这个妈妈就被气得大声呵斥,还拿起拖鞋在家追打儿子。

就是这样一个不那么标准的妈妈,上演了两分钟片段,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觉得这个片段,算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建立关系自我接纳的范本。

我们想和某个人建立有回应的好的关系,我们渴望得到并且也想给出真正的包容接纳,那么首先我们至少要知道,它是什么。

因为,很多人,的确从未真的在生活中体验过。

或者,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刻,却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场景:

    初中的孩子正在书房里面温书。但镜头拉近,这个男孩子拿着他的铅笔正在书本解答作业的地方,画画。

他一边画画一边在烦恼着他和他的好朋友白天发生的一些事情,正在烦恼的这个时候,他妈妈走进来了,其实在此之前,儿子和妈妈的沟通还有关系并不是很好。所以男孩感觉到妈妈进来,第一时间是排斥的。

可是在那一刻,当这个妈妈在夜里11点推开房门,看到她儿子很苦恼地用手搓着自己的头发,拿着一支笔在书上写写画画的时候,这个妈妈就过去从后面抱住她的儿子说,“你这么晚还在看书?”

然后就对孩子说,“你要不要和妈妈一起在床上躺一分钟?”

孩子立马露出了笑容,接着母子俩一起躺到了孩子窄窄的单人床上,挤在一起,看起来已经十四五岁的男孩就像一个宝宝一样被妈妈搂住,他把头埋在妈妈的怀里,平常说话都很大声很严厉地妈妈,轻轻地抚摸着他的背说,开始了一段母子间的对白。

“我们家的儿子真乖,真乖,我们宝贝真乖啊。”

“这么乖的儿子是从哪里来的呢?”妈妈用一种非常欣赏宠爱的口吻,看着自己儿子的眼睛这样去讲。

听到妈妈这样说,男孩就从刚才烦恼的状态当中改变了。他很开心地回应了妈妈,“从妈妈的肚子里来的。”

接着妈妈又说了,连续的发自内心的念叨了几遍,“我的儿子真乖啊”,一边说,一边拍着这个孩子胖胖的屁股。

然后当这些事情做完之后,妈妈看着孩子的眼睛说道,“儿子,学习是不是很累?”孩子点点头。

然后这个妈妈就开始了一段她自己的表白,

她说“妈妈也希望儿子能够像爸爸一样成为医科大学的医生。可是妈妈一看到你学习这么辛苦这么累,妈妈又希望你能够健康幸福的长大就好。我一天改变好几次主意。

妈妈也不知道什么是对的。”

于是儿子就在妈妈的怀抱里对妈妈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你不确定对不对)那为什么每天还要让我学习,每天都在折磨我?”

当儿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之后,妈妈没有找理由为自己开脱,而是直接承认,“就是说啊,虽然妈妈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妈妈也没有答案。”

她接着说:“妈妈既不像宇宙妈妈那样有主见,也不像艺瑞妈妈一样有信念。所以,儿子,妈妈对不起你。”然后更紧地抱住了孩子。

 

我用文字将这个片段呈现出来,如果有可能的话,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在第6集14分钟。

这个两分钟的片段一次性回答了,什么是能走进心灵的沟通,什么是带有理解的讲道理,什么是真正的包容接纳,这三个大问题。

常常听到很多人说,

自己不知道怎么沟通,不知道如何用沟通去建立好的关系,

也觉得自己的伴侣给不到自己那种想要的那种倾听和回应,在生活里常常说两句话,就气得不行,彼此的距离不但拉不进,而且越来越远;

还有人觉得,自己沟通的愿望得不到回应的情况下,在关系里觉得越来越孤独,觉得不被接纳。

好像被困在了一个黑暗里。

其实,片段里面的妈妈有一段时间和青春期的儿子也曾经是这样的,也有一样的体验。

但是,关系其实不会那么轻易的死掉。

当这个妈妈用心做到了:

表达肯定和爱--“我的儿子真乖,宝贝真乖”

共情--“孩子,学习很累吧?”

真诚--“我一天改变几次主意,我也不知道对不对”

不逃避和承担--“孩子,对不起”

我们看到了,孩子的防御在消除,内心在一点点融化和敞开。

我想说,这个两分钟片段,除了以上,肯定、共情、真诚、承担四个非常重要的沟通要素之外,其实最可贵的是,它展现出了什么叫做自我接纳。

妈妈坦诚了自己想要的其实很矛盾,因此也找不到方向和答案,

坦诚自己其实也很迷茫不知道什么是对的,

坦诚自己不如别的妈妈有主见有信念,

并且因此真诚地对孩子说,对不起。

这些正是这个妈妈高度接纳自己的体现。

一个人,如果能诚实而平静地面对自己的“做不到”“不够好”“无力感”“错误”,能真诚地展现在对方面前,并愿意和别人去探讨自己做不到,做的不够好的那些部分,这一定建立在这个人对于自己高度接纳的前提下。

——即,我能接受自己的阴影,我才能允许让阴影被你看见。

接受得了自己阴影的人,活得才真实,

看得见阴影的关系,才是真实的关系。

这个不完美的妈妈,其实就是接纳了自己的阴影后,才能放下防御,真诚地与自己的孩子去谈论了自己做不到的部分,而她这样的真诚和袒露,让孩子也放下了自己的防御,她对自己的接纳,也让孩子感觉到了自己的不够好也是可以被接纳的。

如果类似的情形经常出现,孩子也会从一个接纳的妈妈身上习得了接纳自己的这个宝贵的能力。

因为接纳自己,就是对自己的爱。

这就是心灵层面的沟通,就是对自己的爱和接纳。

这样的沟通,一句顶一千句一万句。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就是不停地讲道理》,文章说,

高情商的人,原来最不喜欢讲道理。

不会总是跟你讲道理,总是讲道理讲对错讲理性没什么用,要管理对方的情绪,拿捏住情绪的分寸,这样的沟通才是高情商。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是评论区有人不服,被顶到最高点赞最多的留言说,

“讲道理不等于情商低。

心理咨询中最广泛使用的理性情绪疗法或认知疗法就是讲道理,讲道理之所以不被接受并不是讲道理的问题,而是在讲道理之前,首先少了倾听,其次少了价值中立,却多了评价和控制。”

必须说,我对这条留言,很服气。

的确如此。心理咨询里面为什么咨询师可以跟来访者讲道理,理性分析,找到思维的盲区和惯性地带,可以帮助来访者从情绪旋涡中出来用理性面对自己,觉察那些不合理的信念,觉察那些矛盾的行为,找到自我的真相,找到改变的钥匙,那就是因为,在咨询里,最重要的,不是讲道理,而是共情、中立、没有评判、无条件接纳

只有这样,你和对方讲道理才能讲得起来。

因为对方明白,你可以听得见他的声音,可以共情他的感受和想法,你不会审判他,湮没他,将自己的意志通过道理强加给他。

因此,对方才会打开沟通的那扇门,那扇门,叫做心门。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接纳度很低,就会在关系里充满防御。

因为他会害怕别人看到他的阴影和错误,如果那样,他会体验到无法承受的羞愧,体验到你会因为我不够好而抛弃我的恐惧,

所以这样的人的沟通才会总是讲道理,讲道理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用道理挡住真实的自己的内在和情感;二是讲道理就不会有破绽,因为道理总是对的。

所以,只讲道理,是一种隔离。

妈妈和孩子间的这个两分钟片段,则是一种在接纳的基础上完成的心灵的沟通,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蕴含了最宝贵的东西。

没有一句道理,却胜过无数道理。

我们从小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包容接纳,没有被父母很好的共情过,没有体会过什么不被控制的感觉,没有人总是和你谈感受,

所以,我们都渴望,犹如电视片段里,被妈妈抱着,再体验到那样一种被爱的感觉,可以放心地对着那个人不再伪装不再攻击变得柔软打开防御的感觉。

我们总是想,如果你这样和我说话,那我一定会爱你,会信任你,会好好和你说话。

但是,我们一直期待对方,将愿望都放在别人身上的话,关系便容易陷入僵局。

因为别人,其实很可能也和我们抱有一样的期待和想法。

所以,我们要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

自己给到自己这样的怀抱。共情自己,肯定自己,接纳自己。

就像这个视频,

有时候你是这个孩子,但有时候,你要做这个妈妈。

当妈妈在对孩子说,“妈妈不像别人的妈妈那样有主见,有信念,孩子对不起”之后,孩子的回答,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孩子说,“妈妈,我一定会善良地活着的”。

看起来,妈妈棘手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估计今后为了学习妈妈可能还是会逼孩子,孩子也还是会烦这个妈妈,但是在一个有爱和接纳的片段里,孩子萌发了最美好的自我感觉,所以他说的话,并不是在解答妈妈的问题,也不是在表达自己对于学习的态度,而是因为体验到了一种很美妙的时刻,而由心而发地说,“我会善良地活着的”

看起来这对白前后不搭,但其实却暗含了一个哲理--生活的问题、痛苦、挑战永远一个接着一个,但这不影响我们去创造一些美好得无以伦比的时刻。

如果有这样的时刻的话,人间并没有不值得。

相关文章

  • 高情商,不是装,而是不装

    【香知蜜读1186】 2019/03/15 星期五 荐书蜜友:海张茹 文:周小宽 我最近追了一部韩剧《天空之城》。...

  • 高情商

    高情商不是抹杀自己的情绪,去委屈自己成全别人 高情商不是懂得如何一味儿忍耐,而是懂得如何让自己要感到舒服,,而是懂...

  • 心语

    情商高 不是心机 而是替别人着想的善意​​ ​​​

  • 如何培养高情商?

    如何培养高情商? 我们首先弄懂什么是高情商。 高情商不是圆滑,高情商不是能说会道,高情商不是八面玲珑,高情商不是阿...

  • 干了半辈子装修,总结出21条“装修口诀”

    1、装浅色系瓷砖,不装深色瓷砖; 2、装普通主灯,不装水晶大灯; 3、装封闭式书柜,不装开放式书柜; 4、装铜条轨...

  • 所有的高情商,都是一种善良的表现

    所有的高情商,都是一种善良的表现。 高情商,不是指八面玲珑的圆滑,而是背后的虚心、包容、自信和格局。 高情商的人,...

  • 我是一个不爱装的人,你信吗?

    我是一个不爱装的人,你信吗? 我不装别人说我装,我装别人说我不装,那我到底是装还是不装呢?很喜欢涂磊老师的这句...

  • 随笔——课堂中的高情商

    我们经常会提到高情商这个词。我们也知道高情商不是好说话,不是无原则,不是好好先生,也不是只会说好话,而是一种情绪智...

  • 装?不装?

    由于一场因书而引发的争吵,由于书而带来的想法—— 你还在坚持看书吗? 相信会有很多人骄傲的抬起头,嘴角自信的扬起一...

  • 我眼中的高情商

    很多人认为,高情商,就是要左右逢源。实际上,左右逢源的人,不是情商高,而是圆滑世故。 高情商和圆滑世故,二者之间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情商,不是装,而是不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wa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