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许看完这篇文章,您可能会觉得有太多“巧合”,甚至感觉像是编撰出来的;但我会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您将看到的一切似乎“不可思议”的现象,都是在我身边真实发生过的。
由于内容可能会“侵犯”某些人的“隐私”,我只用称呼,不写实名,敬请谅解。
我祖父母有三个儿子,我爸爸排行老二。在我们家乡,我称呼爸爸的哥哥为“大爹”,爸爸的弟弟叫“三爹”,他们的妻子则分别叫“大妈”、“三妈”。
我已经记不清楚爷爷的模样,只隐约能够想起爷爷给我买过的西瓜,下过的面条,和载过我的那俩黑色自行车。至于爷爷说过什么话,我真的一句都想不起来。
当时,爷爷奶奶在我们三家轮流居住,一家住一年。我爸爸,大爹,三爹每个月各给爷爷奶奶十多块钱(当时物价低),和一些米面。
在这之前,已经有过从古至今,屡见不鲜的“分家”。我三爹倒很老实,给多少是多少,也不吭声。
我大爹却十分霸道,可能自古就有“嫡长子继承制”,由于爸爸多了一句嘴,大爹将一把椅子在爸爸背上摔碎。

从此,“三家分晋”,各居一方。可是,每次爷爷奶奶搬到大爹家时,双方都好像很不情愿。爷爷去世那年,正好就住在大爹家。
由于那天,爷爷回家太晚,大爹不给开门,奶奶当时正在山里舅爷家做客。爷爷敲了好几次门后,终于无奈的服下了早已准备好的毒药。
事实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不过经历了多重冷落后,爷爷遂选择了“究竟解脱”。
那时,我大概只有七八岁,我不记得自己是否哭了。而在送葬的那天,奶奶才从山上舅爷家得到消息狂奔而归。
我还依稀记得奶奶当时那种绝望到窒息的神情,还没跑到棺材前就已经晕倒了……
不知过了多久,奶奶才从爷爷的阴影中缓冲过来,每每跟我谈起爷爷,她却并不伤感,有一次还开玩笑说:“那天我梦到你爷爷,我跟他说,你何必如此呢?老子怕儿子作甚!换作是我,非把他门砸了不可!”

奶奶说是这么说,但却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因此,我从小就受奶奶影响信了耶稣。每每拿到奖状我都会很好奇地问奶奶:“是耶稣保佑的吗?”
奶奶总是回答:“那肯定的,所以要多祷告。”
奶奶经常给我灌输一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每次有乞丐上门,奶奶总会施舍点食物或钱财。
我觉得我之所以走上传统文化这条路,奶奶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说来也巧,你说这“因果报应”是“迷信”吧。有一天,我大妈上楼梯的时候,竟然能从二楼隔着栏杆摔下去。
还好,只是摔断了一只胳膊,很长时间都打着石膏。
没多久,我堂姐(大爹的女儿)又被热水壶烫伤了漂亮的脸蛋,简直面目全非了,治疗了好几个月才逐渐恢复原样。
自此以后,大爹他们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态度稍微有所转变,还主动接奶奶去他家住,并给奶奶添加生活费。
当然,三家的“孝敬”得保持一致。
有一段时间,邻居们竟然开始为大爹“打抱不平”,大概意思是说:“其实,老大都很孝顺了,身在福中不知福,以前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嘛!”
要说这面子功夫,做的确实不错,可正如孔子所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有别乎?
奶奶在大爹家似乎不愁吃喝,却过的很不自在,就像住着“高级”牢房一样。

大妈也经常理直气壮地对奶奶说:“好吃好喝伺候着,你还想怎么样!”奶奶沉默不语。
奇怪的是,大爹唯一的儿子(也就是我堂哥)已经结婚好几年了,却一直不能生育。谁要是敢提“孩子”的事,大妈那鞋拔子脸拉的老长了。
说起我堂哥,我俩还有一段“生死恋”曾被村里人长期传为“佳话”,也增进了我俩孩时扎实的感情基础。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便逐渐“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那时,爷爷刚过世不久,堂哥带我去家乡的“滴水岩”玩(严格来讲,应该是“离家出走”),还偷偷从家里拿了一瓶白酒。
在这之前,堂哥曾经有过跳楼自杀的举动。是真的跳了,只不过从二楼跳到了周围的稻田里,把我大妈吓得再也不敢对他“吵吵嚷嚷”的。
别说我堂哥小小年纪,还颇有“江湖范”。我也就是个“跟班”,觉得挺好玩。
堂哥先带我去爷爷的坟墓旁,只见堂哥非常有“仪式感”地给爷爷倒上一杯酒,深深地磕上几个头,然后让我照做。
做完这一切后,堂哥仰天长叹一声,不禁泪流满面。
我当时无法理解堂哥的心情,现在想起来颇有感触。
我和堂哥一路上抓螃蟹,鱼虾,烤着吃,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滴水岩。

在攀登滴水岩的时候,堂哥特别选择了一个陡峭的滑坡。任凭脏兮兮的泥土“蹂躏”我们的衣服,堂哥带着我一步一步往上爬,注意,是“爬”,不是“攀登”。
快到山顶的时候,我突然失足,整个身体迅速往下滑。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堂哥一把抓住了我的胳膊,用右手抱住我说:“要死,我会跟你一起死。”
也许现在看起来,那时的做法不仅幼稚,而且非常可怕。但在当时看来,我确实有点小感动。
后来,我和堂哥终于爬上了山顶,我们欣赏了一会儿风景,然后陪堂哥喝了点小酒。
我们从早上一直折腾到下午,这时候,堂哥已经喝醉了,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的。
我真的好饿,一直想摇醒堂哥,可是堂哥除了裂开嘴昏迷的笑一笑,仍旧不省人事。
我以为堂哥在跟我开玩笑,我甚至把土块塞进了他的嘴里,他还是没有丝毫反应。
最后,我都急哭了。我生气地对堂哥说:“你要再不起来,我自己下山去。”
我真的往山下走了,一边走一边回头张望,发现还是没见到堂哥的身影,于是又无奈地返回去。
就这样,我哭泣着坐在堂哥身边,望着这荒无人烟的山顶,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大概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被山里的一户人家发现。两位好心的叔叔让我在前面引路,他们用担架抬着堂哥往回走。
回到家后,邻居们皆簇拥而来,不知道是出于关心,还是出于好奇。反正我当时的想法是:再也没脸见人了。
堂哥被送进医院,抢救了过来。我被爸爸关进房间,没想到爸爸在批评我时,竟然笑场了。
打那以后,别人见到我就会跟我开这样的玩笑:“走,咱们去滴水岩玩去。”
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再去过滴水岩,不过还是很想去看看,毕竟那里藏着我童年中最“惊心动魄”的回忆。
我爸爸这三兄弟里,最孝顺的要数我三爹了。因为三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使妈一直住在我家,让我一个人奉养也是应该的。”

所以,后来混的最好的即是我三爹。
我三爹先通过打工攒了点积蓄,然后办了个煤厂,后来越做越大,现在我堂弟也算是个“小富二代”了。
后来,三爹还适当资助过我,支持我追求梦想。
可是,三爹出去打工的那段时间,三妈却有点“头发长见识短”,对奶奶恰有“大爹遗风”。
有一次,竟然跟奶奶打起来,俩人还抱着在地上打滚。
我爸爸气地跑到她娘家去“告状”,三爹知道后直接从外地羞愧地赶回来。
事情虽然得到了妥善处理,但毕竟“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三妈和奶奶以及我家的关系自此陷入了僵化阶段。
直到有一天下午,三妈在二楼收谷子,一不留神,竟然从三四米高的楼上硬生生地摔了下来,当场不省人事。
还好不是水泥地面,不过这样还能活下来也算是个奇迹。
可能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自此以后,三妈也孝顺得不得了。
在三爹的影响下,他们这一家还算比较广受好评的,给个“模范家庭”的头衔也不为过。
我自认跟三爹的“气场”还是比较相应的,所以打小就喜欢到他家玩,和三爹的关系几乎情同父子。
要不说老二排中间呢,连“人品”都是中等的。我爸爸没有大爹那么“自私”,又没有三爹那么“无私”。但如果严格来讲,还够不着“孝顺”二字。
我父母对奶奶的态度虽然也不错,但时常会跟老大作对比,甚至会觉得自己“吃了亏”。我有时候会多嘴:“真正的孝顺父母是发自内心的,怎么能跟别人比呢?”
“一边呆着去!小孩子懂个屁!”
妈妈有时候也会和奶奶吵架,一天,我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等我长大了也这样对你,你会怎么想?”随后又被臭骂一顿。

我爸爸做的最让我伤心的一件事,便是把我亲手抓得小野兔,在没经过我同意的前提下,活生生地给宰了。
我在写这段文字时,已经忍不住又要哭了。
那只小野兔是我和伙伴们在山上玩耍时,恰巧碰见的。最终,在伙伴们的全力“围攻”下,小野兔被我给捕获了。
邻居家有人要拿二十块钱买,我都没有同意。我给小野兔起名叫“嘟嘟”,姐姐和我每次放学,时常都会给嘟嘟拔一点青草吃。
一两个月过去了,嘟嘟跟我越来越熟悉了,看到我回来了,会主动亲近我。
可是,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那天中午放学,我和往常一样去厨房打饭。突然发现桌子上放着一盘炒肉,我立马感觉不对劲了。
当爸爸说出是嘟嘟的肉时,我开始还不敢相信,赶忙跑到嘟嘟的小屋去看看,果然不见踪影。
但我还是希望爸爸是在跟我开玩笑,而把嘟嘟藏起来了。爸爸却说是“为我好”,因为家里穷,买不起肉。
此时此刻,如同晴天霹雳,辩解已经不能发泄我内心的悲痛了。不仅嘟嘟的肉我不可能品尝,那天我连一口饭都吃不下去。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眼泪哗啦啦地流。我在想,嘟嘟当时被宰杀时,是多么希望我赶紧回来。是我对不起它,我应该把它放回山林,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小时候,我时常跟父母闹矛盾而离家出走(两袖清风的那种),每次都是奶奶找到了我。
有一天晚上,我又“心血来潮”了,这次我是下了“大决心”绝不回家的。
大晚上的,到哪找我去。
实际上,我就在家门前一两百米的马路上。当时是夏天,我还光着上身,于是自我安慰地说:“要不是没穿衣服,我绝不会回去!”
大半夜的,我时不时地看到奶奶出门,拿着手电筒在周围转悠,我多么想往回走几步,又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竟然躺在稻草堆里睡了一晚上。
第二天一大早,赶紧转移阵地,否则暴露的太明显,就算被抓到也得是“猝不及防”的才像条“汉子”。
后来,我隐藏在一个水沟旁,终于等到奶奶的大驾光临。马上转过身去,留给奶奶一个“大大”的背影。
终于,我被“惊慌失措”的抓住了。本能地“挣扎”一下,还是被奶奶带到食品店,买了一包辣条就征服了。
我虽然离家出走,但自认还是比较有“水平”的。可能是常常受到奶奶“善人道”的熏陶,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我当然没那么“尽业”,但至少在离家出走的过程中还能“保持正念”。
有一次,我老毛病又犯了,跑到马路上的时候,突然看到邻居家的老奶奶正提着一大筐菜拿到街上去卖,我便“义不容辞”地帮她提到了街上。
我跑的最远的地方是坐班车去了市里,本来是给自己留了“后路”的。手头刚好有八块钱,来回的车费够了。
到了市区后,看到一个乞丐挺可怜的,便很自然地捐了两块钱给他。
从早上一直到下午,我貌似想通了什么,谁会想到我跑这么远,怎么找的到哟。
于是,产生了回家的念头。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身上只剩下两块钱,车费不够了。
天生“乐观”的我,念头突然一转,顿时“法喜充满”。
一路上便靠着两个雪糕,两包方便面,屁颠屁颠地愣是走完了三十多公里的路,到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小时候,脚上长了脚气,每天晚上都让奶奶给我轻轻地挠着睡着,奶奶从来都是不厌其烦的“伺候”到位。

有一段时间,我也是个“尿床鬼”。每次尿完床,都会跟奶奶换个位置,让奶奶给我暖床,奶奶从来都是“义不容辞”。
我经常把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放到最后一天晚上恶补,奶奶虽然说我“白天游四方,晚上借油补裤裆”,但总是陪在我身边看着我把作业写完。
有时候,太累要睡着了,奶奶让我先睡一会儿,她会隔一段时间叫我起来接着写。
那一晚上折腾的,现在想起来都感觉有点“莫名其妙”,但奶奶那“傻样”却让我常常思及便泪流满面。
童年的回忆中有两件“奇怪”的事情,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想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你们可以认为是“迷信”,也可以称之为“幻觉”,我仅仅把我亲眼所见到的现象一五一十,原原本本的阐述出来。至于其中的“原理”,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掉过魂”,我就有过。
有一段时间,我整天茶饭不思,无精打采的,吃药也不顶用。
我妈妈便请了一个“懂行”的老奶奶给我“叫魂”,那“叫魂”的过程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我到现在还没想通的是,煮出的三个鸡蛋为什么会有我的脸型?放在罐子里满满的米为什么每天都会少一半?直到不再少的时候,让我吃掉它就没事了。
也许这是父母与“巫婆”合起伙来忽悠我,且不做深究。但下面这个现象,却清清楚楚摆在我眼前,距离只在两掌之间,除了称作是“幻觉”,我实在不知道怎么用科学来解释了。
网友评论
我没有奶奶,从来不知道奶奶可以这么好!我是逐字逐句,体会完的。
兔子“嘟嘟”……孩子和小动物是心灵相通的伙伴,这是大人永远不会懂的,哪怕大人也是从一个小孩童成长起来的……其实你将它放生了,它在山里找到了伴儿,还有一窝长的和它一模一样的小嘟嘟……它们幸福地很呢!
另外,我还看到一个善良的灵魂,在那种粗燥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善良的灵魂,太难能可贵了!
我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关于子女的问题,其实生的多,真不如生的好。计划生育前的那些人,总是有五六个孩子,可最后,彼此推诿,让老人得不到好的赡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