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口一句话,害死一大片。
今天看到一条新闻,各地动物遭灾难性捕杀。原因只是专家一句不严谨的话,遭到许多媒体过度解读。
于是,在“宠物也会感染病毒”的恐慌和误导下,摔死、活埋、焚烧猫狗的新闻不断出现。
人传人的不是疫情,是没人性。
越是危险,我们越要谨慎。每一个有能力有力量的权威和个人都应该秉持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发声。
吃野生动物和不择手段贩卖野生动物的那些人,还要让多少无辜生命为他们陪葬。
前几年是走哪拍哪吃啥拍啥,这两年是走哪播哪,吃啥播啥,为了出名不要脸不要命。现在连小学生都会说“黑红也是红,大不了再洗白”这样的话,哪里还有三观。终于体会到鲁迅先生当时说的那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时的心情了。
另外,作为铲屎官我是很难理解那些打着正义的幌子,未经当事人就将动物活埋。
可能很多没有养过动物的人很难体会这种心情。动物其实比我们更能感应到危险和爱。
我上小学时,有一次下雪天,我那平常身强体壮寡言少语的父亲喝醉酒,走到自家门口趴倒在雪地里睡着了,幸亏我家大黑狗看到了狂吠,我们跟妈妈和哥哥才发现。可惜没多久大黑狗就被小偷毒死了。
多年后,我又养了2只猫咪,他们早已是家庭成员了,对我们的依赖和信任感远比人与人之间更真诚,同时他们也很敏感。我亲眼见过有人搬家没过两天养了五年的猫咪就突然暴毙身亡,也有人虐待猫咪导致猫咪跳楼自杀,这种种举动都会和人无异,说明动物对外界发生的事情和对长期生存的环境及主人是饱含深情的。
提到活埋动物,今天我跟大伙分享一个恐怖小说,名叫《黑猫》,胆小慎入。
这个故事汇编在书虫3级的爱伦·坡《神秘及幻想故事集》里。这个故事能够将自私、虚荣、愤怒等人性弱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作者爱伦·坡是个美国作家,他在短暂而不得志的一生中发别了许多短篇小说和诗歌。他撰写的每个故事虽然篇幅短小却让人毛骨悚然,故事主题大多围绕揭示人类潜意识中的阴暗面,所以友谊、死亡、亲情、爱心、自我意识等都在作者构思的故事里意义深刻。
《黑猫》故事大致如下:
安静温和有爱心的主人,因长期酗酒性情大变。
一次酒后情绪失控,残忍地挖去家养黑猫的一只眼睛。要知道,他最喜欢这只小黑猫了。
失去眼睛的猫咪受到惊吓,从此在家中会刻意躲开主人,唯恐再次受到伤害。
但这种行为反而更加激怒了主人。
他愈发暴躁。终于在一日醉酒后,将小黑猫吊死在一棵树下。
酒醒后,又后悔不已。如此反反复复,他终日游走于清醒与醉酒,懊悔与暴躁的极端里。
借酒消愁,直至杀妻碎尸。
为了藏匿尸体将其砌于墙内。奇怪的是自那日起,黑猫也离奇失踪了。
某日,警察为调查他的妻子失踪案件探访时,鬼使神差中揭开了这起谋杀案。
更惊人的是,在主人亡妻头上蹲坐着一只独眼黑猫。
俗话说,酒壮怂人胆。平时看似安静胆小的人一喝酒就呼五和六的。如果能多一个男人懂得男性气质和尊严,不是靠酗酒来提升,那也就会少一个酗酒的人吧。有人戒酒消愁有人戒酒发疯,黑猫的主人在虐待黑猫之后心声悔恨却未及时收手,这也说明他本身就是在戒酒逃离现实。懦弱胆小的人不值得同情,只是可怜那只小黑猫和它的女主人了。
酒虽好,可不要贪杯。科学证明,过度饮酒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兴奋或麻痹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酗酒后说的胡话做的蠢事都会违背自己意志,酿成大祸。
酒瘾和黄赌毒一样,都是诱惑。一个人若是自制力不强,就应该有意识的远离诱惑,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往火坑跳。生活中常见贪恋黄赌毒的人,一旦陷入其中逃脱就会很难,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家破人亡。
再者,人性天生又都趋利避害,稍有不如意就拳打脚踢,事后还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就如《黑猫》中的主人,在最后一刻还狡辩是猫咪诱使他杀人。
最后,77认为,做人始终要牢记这3件事:话要三思,酒不贪杯,管好手脚不犯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