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杭州云栖大会上,一位大妈在场地外张贴了征婚启事,点名要为女儿找程序员老公,理由是“踏实呆萌的技术控是最佳结婚对象”。
曾经一张“中国式相亲价目表”在网上疯传,网友调侃,户籍、房车、学籍和收入成为相亲“四大金刚”。全民相亲时代,职业一直都是相亲考察要素之一,今天就来说说什么样的工作相亲时不被看好。
(一)不稳定“有罪”,稳定才“对”
朋友雪是硕士,在一家三线城市的大型民企做流程管理,同事帮她提过两次亲,但无论是规划局职员还是大学老师,都觉得雪的工作不稳定,“万一公司倒闭了,小城市找工作都是问题”。相亲男碍于面子,只“象征性”地见了她两面后就不再联系。
超子创业前在一家国有通信公司上班,因为不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就来到了大城市闯荡。通过相亲网站见了几个女孩,可不管他多么风趣幽默、自立自强,对方得知他辞去稳定工作创业后都“望而却步”了。问及原因,女方说,“人不错,但事业成败尚是未知数,父母不同意把自己放心交给他”。
不难理解在父母眼中,稳定就是“安全可靠、一劳永逸”的代名词,不稳定的工作就像定时炸弹,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让家庭“风雨飘摇”。为避免投入过多的沉没成本,唯有现成的稳定才是他们相亲之首选。
(二)出差、驻外、不安全,想说爱你不容易
几年前,小明在二线城市拿着4000元的薪水,房车对他来说都是奢侈品。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年龄相当且都漂泊在外的女孩,对方留学回国后在一家大企业做财务工作。本以为能成就一桩美满姻缘,却不想女方却说,“自己的工作已经很忙很乏味了,而小明目前经常加班还时不时出差去外地,难免聚少离多”。她就想找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能守在自己身边的人。
小美在一线城市的软件公司工作,大姨给她介绍的男方是一家央企的项目经理,见面时,小美却有点嫌弃对方长期驻外,居无定所。出差或者驻外仿佛成了相亲场上的一块“烫手山芋”,总是时不时的提醒着对方无法在你最需要的时刻及时出现,家务搭不上手,孩子老人无法照顾,夫妻感情还可能因为聚少离多而日渐变淡。
文文专业是工程造价,本科毕业后去了一家设计院工作,几年之后,凭借扎实的专业技术和项目经验,顺利跳槽到一家大型房企。相亲时,文文闲聊说之前是在集团的办公室工作,但由于项目需要,现在自己已经驻扎在工地现场,和工程师、造价员一起对图纸计算工程量,核算工程造价。男方听后表情明显露怯了,他认为女孩在工地上工作很危险。
有些高危职业在相亲时不被看好,比如“民航、铁路、海员、新闻记者”,因为这些职业危险性高,高强度高负荷也给自身的健康带来很大隐患。如今两个大人支撑一个家庭尚且力不从心,如果健康安全再出了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职业偏见难消,惟有同行惺惺相惜
小伟和梦梦分别在不同的公司做房地产销售,相亲时两人就觉得“相见恨晚”。以前他们和不同职业的人相亲,对方要么是像面试官似的问“你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意指做销售的只顾挣钱,不管家;要么就是含沙射影地提及销售业绩优秀的人,貌似都“不走寻常路”。
在小伟父母的观念里,夫妻想举案齐眉,就要一方主责创收,一方主责管家。可梦梦的销售工作,基本是“昼伏夜出”“披星戴月”:白天在售楼处接待客户,晚上开会、培训或带领客户看房子;周末和节假日还被各种开盘暖场活动、降价促销活动、楼盘收官之战搞的焦头烂额,就连每周一天的串休都被各种工作电话狂轰滥炸。
但小伟以彼此有共同语言为由,说服了父母。两人成家生子后,梦梦转做了公司内勤,小伟还做销售,他们凭借各自积累的庞大客户群,在工作之余做母婴产品代购,二线城市仅代购月均收入在4万元以上。
有些人很容易对他人的职业充满不解和偏见,狭隘地认为只要是工作忙、挣钱多的人,就一定不顾家。而身为同行结合在一起,最让人羡慕的就是能彼此尊重并理解对方的苦衷,惺惺相惜。
(四)真爱无法凭一份职业来鉴别
相亲话题的火爆度始终在线,在一些大城市的相亲角,清一色的大爷大妈,拎一把小板凳,成蛇形一字排开,手里拿着写好自家孩子具体信息的资料,等待有人搭讪的同时偶尔主动出击发问,到处寻找合适的目标,俨然一场赤裸裸的交易。
大部分婚恋网站注册时的问卷调查,已经实现了“大数据相亲”,但不管科技如何严丝合缝,始终是冰冷机械化的,真爱无法凭一份工作、一个职业以及技术手段来鉴别。
成人的世界本就不容易,“万宝全书缺个角”,任何的选择都有风险要承担,关键还是要看双方的人品、性格以及精神匹配度,毕竟这些才是能让婚姻走得长远的基石。
如果相亲中因为职业遭遇歧视,不必愤怒,不必抱怨,工作积极努力,精神世界富足,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说明:本文首发于智联招聘,转载请联系智联招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