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参照李参老师出版的《印象笔记》一书中晨间日记的模板,将其扩展为一天的日程践行模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至去年12月永澄老师年目标制定与达成入门课时,在线下与听课的同伴们进行了交流。当时践行率达到80%以上,形成了习惯。具体清单如下:
5:50早起朝夕打卡(每周前推10分钟,争取到5:30,固定下来)
5:51发手抄便笺至微信(操作一下,人就清醒了)
6:00手机上写晨间日记(把这个清单看一遍,回顾昨天,列今日三件事)
6:20洗漱,听罗胖60秒
6:30听《得到》音频时做俯卧撑60个
6:40阅读占豪文章,画思维导图。
7:10快走至单位
7:30早餐
8:00启动蕃茄钟,开始工作(休息时间做俯卧撑、练书法;蕃茄钟时间手机静音,休息时回复)
餐后午睡半小时
14:00启动蕃茄钟,开始工作(休息时间做俯卧撑、练书法)
18:15外出快走(一周踢一次2小时的足球)
19:00听新闻联播同时练书法
20:00用蕃茄钟阅读李笑来、古典得到文章,写体会文章
21:40回寝室
22:30前睡觉
今年3月31日,永澄老师日更文章《如何利用基因获得超额惊喜的改变?》中,提出了仪式化的概念,并从原理、方法和自己的实践中进行了解读和示范,感触很深并留言。
早起后的7件事与7个核心临界知识关联,既进行了知识与实践的关联,又日日提醒自己思考概念,老大让我对“双关”有了更高的认识和更高级的方法。设置冗余时间,就有了安全空间,才能为持续做减少了障碍。
早起仪式,之前坚持了半年,6:00起床,也是用的仪式流程,如朝夕打卡-每日三件事-俯卧撑-听得到,也已形成了习惯,当把早起时间提前到5:00的时候,就有点乱了,今天看了老大的方法,照着去做,先抄后超嘛,在抄中去感受,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早睡的仪式,我开始用默念“慢慢来、持续做”配合呼吸入睡,看到老大说斩断,我就试着心里默念斩断,也有作用。没想到是用编程这种更高级的方式,让所有触发器都会触发睡觉这个行为,这个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它方面。
关联个人成长模型,每日7件事的布局,早起工作的安排、早睡仪式的设定,运用的都是项目化思维的运作和来源,来源于差距的发现、来源于资源和保障中的相关内容。
这半个月来,积极践行,有了一些改变。一是知晓仪式感这个概念后,认知有了新提升。二是经请示老大同意后,开始将老大的文章进行改编,在全省系统微信公众号专栏里投放,让更多的人关注老大的公众号。
在坚持日更留言后,在加入后宫团后,最大的改变是焦虑感下降了,对自己的认可度提升了,坚持做的习惯更好了,总结形成了成长的理念和意识。
心态更积极:做我所爱,爱我所做;少即是多,慢即是快;日拱一卒,日积月累;
理念更科学:易开始,慢慢来,持续做;勤落地,防自嗨;
方法更有力:抓一把,缝起来;写下来,讲出去,多显摆,多赚钱;以教为学
措施更高效:碎片化、系统化、自动化(系统架构,碎片组块)。为我所用,我来关联,持续验证。
感谢老大和伙伴们,让我在习惯中改变,在改变中成长,愿与大家在一起,同成长,持续做,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