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风语阁本期作业,主题:方舟。
没有星星的夜晚,夜幕低垂,深一块浅一块的乌云,你追我赶地奔跑着。
秋风吹过,夹杂着冷雨,路边行道树上的叶子刷刷地跌落。
无人的街道,只有一排排路灯记录着冷的风和斜的雨荡过眼前,在路面扬起亮晶晶的水花。
街角一幢小楼里,三楼的窗口,一个细长的高个子男人的剪影,被背后枝型吊灯发出的柔和的光清晰地映在玻璃窗上,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显得那么突兀、清冷。
01
伫立在窗前的男人是某研究所所长万舟,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此时他的心情糟糕透顶,就像这下个不停的秋雨似的,点点滴滴冷在心头。
因为就在今天下午,接替他所长职务没几天的原副所长,今天下午在办公室,当一场再正常不过的谈话结束时,本能地从座位上抬起屁股,直起身子,将右手伸向坐在对面沙发上的同事小陈时,突然手臂耷拉下来,人也跌落在沙发上,急救车还没赶到医院,人就驾鹤西去了,经诊断为突发心梗。
万舟接到消息,匆忙赶往医院,握住的还是那双厚厚的手掌,然而却是失去活力的、冰凉僵硬的尸体。
从医院回到家里已经几个小时过去了,万舟一会儿站在窗前,一会儿坐在沙发上,情绪始终稳定不下来。
他望着冷雨中树上所剩不多的随时会被风雨刮掉的叶子,还有浸在泥水里的枯枝败叶,不由地吟出了一句:“自古悲秋多寂廖”。
万舟的妻子刚好端着果盘进来,随口说道:“你别忘了这首诗的下一句‘我言秋日胜春朝’啊!”。
她放下果盘,扶着万舟在沙发上坐下,拉过老伴的手说:“别想太多了,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活着的人还得继续过日子不是?就像这秋风秋雨里的树,经过冬藏,明年开春又是一派生机盎然。今天群里的信息特别多,你是不是要看一看?如果不想看,我可以给你说一说,行不?”
“行啊,还是老伴好。”他看着老伴儿,宽宽的嘴角上扬了一下,终于有了点笑意。
万舟的老伴说:“几百上千条信息,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所长突然去世感到惋惜,毕竟才58岁,也算英年早逝了。二是‘绿野方舟’的事情,希望你这个舟长能负起责任……”
万舟一听到这第二条就有些坐不住了,“停,停!”,他又站到了窗前,心里泛起巨大的波澜。
02
那还是在10年前,万舟60岁那年,一群老同学相聚,席间,大家提议建立一个群,由万舟担任召集人。在这一群人当中,除了个别人还在岗位上之外,其他的都是退休的老干部、老科学家。
年龄最大的70岁的齐教授说:“我们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上的养老问题,但是精神上的养老却是个大问题,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得到关注,可以找人聊聊天,而不遭人嫌弃。”
最小的58岁的宋老师也说:“咱们需要个整体,大家相互关照,最好不要使哪个人掉队太远,在养老的路上,从心理上有个依靠。”。曾经的医院院长说:“我还有用,可以提供一些健康常识,小病小灾的还有些办法解决。”
曾经的音乐教授表示:“大家不都说我清高吗?你看我从上周开始组织了个合唱团,就是每天在小树林里唱歌的那帮人,很多人条件不错,但是缺少调教。
有人跟我说让我给指导指导,我接受了,我要干就干正规的,现在正进行每个人的考核,可造之才留下,从头练起。咱们这里有人愿意参加的,我一定管到底。什么年龄段的人都需要音乐的熏陶。”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聚会之后,还有未曾参加聚会的老同学们,也陆续加入这个群,一时间,竟然达到了三十多人。
其中的书法家写了四个大字“绿野方舟”,这是这个群公认的正式的命名。
这几个字源于唐太宗的“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绿野方舟”寓意着经过大家同心协力的努力,去创造希望的家园。
开始的时候群内异常活跃,有讲历史典故的,有普及科技知识的,有发布小说散文新作的,有写抒情诗的,还有幽默的小品文……。
后来万舟因肝病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群里又先后有几位老友出现身体问题,群内的消息就越来越少了。
虽然在“绿野方舟”建立五周年之际搞过一次聚会,但有的因路途远,有的因健康原因,只有20人到场,不过气氛还是相当好的。网络聊天再怎么热闹,也不如朋友现场相拥、握手来得实在。
正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就像这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一去不复返。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加感觉时光飞逝。
不觉不觉又过了五年,群友中相继有两位仙逝,对于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一直欠佳的老人病世,大家还可以接受。但这一次所长的突然离世,却给大家带来了心灵上极大的震撼,生命的脆弱,来得猝不及防。
03
万舟回顾了这几年群体活动的状况,这次的突发事件对大家的影响,以及目前群友们的所思所想,他感到深深的自责。
夜幕下的秋夜,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已经风住雨歇,院门处的钻天杨湿漉漉的叶子反着亮光,万籁俱寂。
万舟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想拜访一些老同学,而且还要暗访,最好能给他们带来惊喜。他就是这个急脾气,敢想敢干,而且说干就干。
他第一站来到了车程只有半小时,群里年龄最大的齐教授所在的城市。
那是个干净整洁、适宜人居的小城,万舟三年前来过一次,熟门熟路,当他按响门铃通报姓名后,等了足有10分钟才打开了房门。
开门的是穿着皱皱巴巴睡衣的齐教授,看起来胖头肿脸、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他的老伴同为教授,也是一脸的疲惫。
落座寒暄一阵之后才得知 ,齐教授去年得了轻微的脑梗,身体不大灵便,原来老伴身体很好,可以照顾他。
可是今年以来老伴患上了轻度海默氏综合症,经常犯糊涂,也需要人照顾了。
可是偏偏这个时候,齐教授的儿子又搬去很远的地方,儿媳妇每周过来一次,帮忙打扫卫生,做顿像样的饭菜,这次儿媳已经有10天没有来过了。
万舟明白了,齐老迟迟不开门,肯定是两位老人在收拾房间,否则屋里乱得大概是无法接待客人的。好在聊着聊着,齐教授精神状态越来越好,那些过去时光里的旧人旧事,引发了老人的兴致,有时候甚至像个孩子似的,羞怯地笑起来,万舟也跟着高兴起来。
第二站到了城西,原来的矿业工程师家里,但迟迟敲不开门,经电话联系才得知,原来是带着老伴到杭州的儿子家帮忙带孙子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万舟继续他的拜访,这些人当中,最让他感动的是原来大学时期的老班长——钢琴王子。
老同学打开房门,见是万舟,一把抱住,老泪纵横,哽咽着说:“你怎么才来呀?没人跟我玩儿,我都要废了……”
万舟也紧紧地搂住他,从不轻易流泪的他任凭泪水横流,轻轻地拍着老同学的背,说:“一切都会好的,咱们从头再来。”
04
结束拜访,回到家里的万舟跟老伴汇报了拜访的情况,二人唏嘘不已。岁月不饶人,各人有各人的难处;时代变迁,有多少老人能够跟上潮流?
夫妻二人制定了一套重启“绿野方舟”的方案,用万舟的话说:“我一定要让这艘方舟再绿起来、活起来,成为真正充满希望的家园。”
老伴儿与他击掌“必须支持!”掷地有声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方案的开头便是名言点题:
“难道我们人活着就是为了消除死亡?不是的,我们活着,是为了敬畏死亡,然后重新爱上它。正因为有死亡的存在,我们短暂的人生偶尔在某一时刻会燃烧得绚丽夺目。
--[德]赫尔曼·黑塞《荒原狼》”
人的生命之旅,每一段有每一段的行程,也有每一段的精彩,人生的最后阶段亦应如此,也要让它在凋零之前,绽放出最后的美丽。
方案第一条:由群内成员发言,陈述你的现状,有哪些精神或物质上的需求。
第二条:根据第一条,制定相应规则,逐步落实。
第三条:坚持每日报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视频、语音、文字、图片均可)送祝福,换温暖(拥抱、握手、微笑……)。
第四条……
第五条……
群内沸腾了,掌声、欢呼声、烟花、爆竹、拥抱、握手、送花……更多的是祝福!而且全员参与,无一遗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