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行散记(六)

作者: 笑对红尘 | 来源:发表于2018-06-21 13:42 被阅读438次

    走在乌镇西栅的街上,被游人踩得发亮的石板路,载着游客慢悠悠的乌篷船,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装饰的古屋,仿佛穿越到了清末,又或是民国,只是狭窄的街道里到处是时髦的短袖长裙。

    石板路、古屋 乌篷船

    乌镇的古朴像旧日的时光,让人感到舒适和惬意。兰布印花坊里,老师傅用黄豆粉在白布上刮浆印花,再用蓝草汁染布,花是白的,布是蓝的。染好的布挂在大院里晾晒,一条又一条在风中飘荡,煞是好看。很想买个蓝布包或蓝布裙,导游说会掉色,于是作罢。

    晾晒的蓝布印花

    走出兰布染坊,到了亦昌冶坊,这是一个铁匠作坊。墙壁上写着“冶锅官炉”四个大字,院内陈列着“天下第一锅”。据说此锅已申请了“世界吉尼斯记录。”古人的能力和智慧可见一斑!

    天下第一锅

    走不多远,便到了乌镇邮局。邮局已经不再寄信,但能寄明信片。买一套有纪念意义的明信片,想几个贴心的人,写几句暖心的话,然后投到门外的邮筒里。这样的活动太过怀旧,瞬间回到旧日时光,写一封信,刚寄出去,就盼着回信,天天往收发室跑。

    邮局

    如今,微信、QQ、手机说话太过方便,所以废话甚多。而一封信,不过是几页纸,却浓缩了一肚子的话,句句精华。写信时的心潮起伏,盼信时的焦急难安,皆已成历史。然而,越是过往的东西,越是让人留恋。所以,老邮局里的人总是满满的。人们投递的不只是一张明信片,更是一种怀旧的情怀。

    接着,西栅书场听戏。台上,三阶方台、木质交椅,静拍、汗巾和纸扇;台下,方木桌、木长凳、茶壶茶盅、瓜子糖果。上海评弹剧团的演员操着一口完全听不懂的地方语,自顾自地演着,台下的观点稀稀落落、来来去去,且大多是上了一定年纪的老人。偶有一波人涌进,却是跟团的游客。或许只为找个歇脚的地方,一进来便吵吵嚷嚷,败了认真听戏人的兴致。游客的素质仍需提高,民俗文化的传承也应努力!

    西栅书场

    无意折进一条小巷,却不期然到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展馆门前。中文系出身的我自然不能放过,展馆很小,只在墙上贴挂着几位作家和其作品的简介。但仍然有所获,因为我竟然弄错了某位作家的性别而浑然不觉。倘不是此次误入,我一定会把错误继续下去。

    展馆院内

    出了展馆,便是昭明书院。昭明书院已有1500年的历史了,因南梁时期的昭明太子萧统在此读书而得名。正门入口有明朝万历年间建立的一座石牌坊,上题“六朝遗胜”四个大字,龙凤板底小字题写“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石碑坊得以保存完整,多亏了文革时有心人在石碑上涂上石灰。旧时江南人为保护文化遗产而显露出的智慧与聪明,实在值得后人用心学习。

    进得门内,本想坐下体验体验当年太子读书的感觉,却被告知要闭馆的消息,只得悻悻而归。一出门,却又看到门口的指示,院内居然有木心阅览室。心里那个悔呀,早知如此,就不在街上漫无目地地晃了。

    昭明书院

    从昭明书院出来,天色已开始暗了起来。走过一座桥,便到了另一条街上。这条街是商业街,店铺林立。进得一家,价格倒也公道,而且是旅游公司统一定价,没有宰客行为。无乱象的旅游环境,很是让人赞叹。

    到得码头,已是华灯初上。坐在船上,看乌镇柔和的灯光从古屋里投射出来,流泻在水波里,心便轻轻放下,一天中的疲惫就此消除。远处,人在桥上走;近处,船在水中游,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木心的《从前慢》。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这不正是乌镇人悠闲自在的生活吗?从前是,现在也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锟妈:跟着你一起游杭州
        笑对红尘:@锟妈 游完了,最后一篇😊
      • 笨鸟_e47c:休闲时,欣赏你的作品成我习惯!读后反思,静待开花,等待你怒放的牡丹,更待自己茁壮的野玫瑰⋯⋯
        笑对红尘:@笨鸟_e47c 谢谢!共同努力!😊

      本文标题:杭州行散记(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sn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