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给自己的随笔标号,因为每一篇随笔都是独一无二。看到今天的随笔又是一个整数,想到了驻村第一天是一种什么心情,于是翻开电脑上的文件夹,发现那天是第1163篇,题目叫《今日多雨 明日几何》。其实有些事情已经注定,比如随笔过1500的时候,想必将终结这里的一切了。以上是写在前面的,与题目毫无关系的感触。
其实我想写的是“智商”与“情商”的关系,可是这样的陈述又难免有些学术气息,也想过用“说什么”与“怎么说”来表达一种在交流时情商和智商的关系,这样又未免把这个论题窄化了。想来想去,还是用了颇有哲学味道的“质料”与“形式”。这两个词剽窃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质存在的论述。这里的质料,我借过来指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对待人、事、宇宙的认知部分,也就是你知道些什么。这里的“知道”不是泛泛的肤浅的,而是存在自有体系的一整套知识。比如,人家问你为什么太阳东升西落。你可以采用地理科学的那一套,也可以采用其它。我可能会说,“在我有意识可以观察太阳升落开始时,我发现每天它都是东升西落,于是我大胆推测将来它也会东升西落,至于会不会有意外,我不知道。”你瞧,这也是一种知识,并可以归为一种对宇宙的认识,而且富有体系。什么体系呢?那就是归纳法。通过以往有限次数的观察,归纳出未来无限次数的现象重复,并冠之以规律的名义。不可反驳把。因为,我也承认这是一种我的思考,存在错误的可能,也允许就修正。
那什么又是形式呢?就是把一个人头脑中形成的内容或者说,前文提到的“质料”以什么样的方式传递出来。头脑中精神的外显化过程。这怎么是情商呢?你在头脑中想,别人是不知道其内容的,高尚也罢低俗也罢,都是自己的事情,不会影响到别人的情绪。可是一旦表达出来,无论是文字还是语言,就会刺激对方,而这种刺激到底是有利于自己还是一种糟糕的错误,就是“情商”的重要作用了。还是上面的例子,当聊到关于太阳东升西落的话题时(当然这个内容确实在实际生活中不太常见,好像几乎很少有人在日常中去聊这么脱离实际的话题。),如果你生硬的抛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对他人的反驳表示出一种轻蔑和嘲讽,或者说当你说出自己的理解时,完全读不懂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时,那是很悲催的一件事。
“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可能?巴拉巴拉......”和“就是这样的。巴拉巴拉......”,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关于如何提升自己的情商,我想可以再写一篇随笔,简单说一说。
智商是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后,不断的触及遗传所给你设定的终极水平。人的智商犹如人的寿命一样,都是被基因所规定好了的,后天的努力会尽可能的让自己达到这个设定的极限。当然,后天的各种事故,必然会浪费掉基因提供的最大限额。智商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情商的发展,日常的遭遇会被头脑进行选择性保存,而高智商者会把这些记忆作为材料进行分析加工,从中抽提出模型和范式,通过逻辑推演结合自己的三观,在后续的社会活动中会进行适度的调整。也许这种人瞧不起情商本身的那些内在的理解,但他们却可以把所有高情商表现的方式作为一种工具加以熟练的应用,进而获得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当然,这是我最不愿看到的,但这不失为一些人快速成长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