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阪大学吉森保教授(生物细胞学)的研究组发现,血管内侧的内皮细胞不发生分解和除去侵入的病原细菌的自噬作用。该论文发表在美国某杂志电子版上。
血管内侧的内皮细胞具有分解蛋白质再循环的自噬作用。如果对细菌也能发生自噬作用,就有望研发出治疗感染症的新方法。
因为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接触血液,入侵到血液中的细菌比较容易影响到内皮细胞。如果细菌在内皮细胞上增殖,恐怕会破坏多个内脏器官的功能。
研究组事先培养了人体细胞,使人体细胞感染一种会引起发烧和急性咽喉炎的细菌。发现体组织表面的上皮细胞发生自噬作用,细菌没有增殖;但血管中的内皮细胞没有发生自噬作用,细菌增殖,细胞死亡。
研究组发现,上皮细胞中有一种叫做泛素(ubiquitin)的小蛋白质,主要功能是标记需要分解的细菌,但内皮细胞没有这种蛋白质。
将泛素附着在细菌上使内皮细胞感染,结果细菌在细胞的自噬作用下被分解除去。今后,将会针对内皮细胞上没有泛素的原因进行研究。
去年日本的大隅良典教授等人,关于自噬作用的研究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