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作者: 胡胡花田 | 来源:发表于2019-12-04 11:15 被阅读0次

         昨天晚上,因为作业我又对女儿大发脾气,大声指责她“你总是不认真,讲了这么多遍,你还是不会!" "你,实在让我很烦!”你不要再哭了”。冷静下来我又开始内疚,自责。“我不是个好妈妈。” “这样,我会毁了孩子的。”各种想法在我脑袋里闪现,我突然意识到,我正在对孩子使用暴力,这比打骂更严重,我明明是讨厌暴力的呀!

          不经意间我就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暴力离我们并不遥远,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就是施暴者,不知不觉中伤害着我们身边的人。

        我知道这不对,直到我 读完马歇尔的《非暴力沟通》,才清楚我的问题在哪里:我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他人的行为上,没有用心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伤害孩子的同时,内心也常处在沮丧和悔恨中。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是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马歇尔有着50多年的实践经验,不仅指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消除分歧和争议,还帮助解决了许多世界范围内的争端和冲突。并在2006年获得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以平等和尊重与他人联系。强调关注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人性是相通的,尽管各自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同,但感受和需要是共同的。感受源自于内心的需要,需要被满足时,我们会感到喜悦,高兴,感动,自信,自在,舒适,需要未被满足时,我们会感到害怕,担心,不满,生气,失望,内疚。因此运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很多冲突和矛盾。非暴力沟通的重点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表达自己。 

        非暴力沟通专注于四个方面即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要求。留意反生的事情,我此刻观察到了什么,清楚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说出哪些需要导致了那样的感受,据此提出具体的要求。

      观察,是指留意发生的事情不带任何的评判,评价。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以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评判人 。对我好就是“好人”,不帮助我就是“不热心”,别人对事认真就是“不大气,吹毛求疵”。印度哲学家曾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所以作者强调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    ,这太容易混淆了。

      其次要搞清楚我们的感受是源自我们自身的需要,而不是别人的行为导致我们的感受。我们太容易把感受和想法、自我评价、评判混淆。多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多用这样的句子“我感到开心/感动/失望/灰心/难过,因为我的·······需要” 这样来帮助自己认清感受和需要。

      最后提要求时要清楚具体,不要使用抽象的语言,(亲密的关系之间尤其如此,总以为她/他 会懂),这样别人就越有可能回应我们。但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要求和命令混淆。以为自己以友善诚恳的态度提的就是要求,但对他人来讲却是命令。请求和命令的区别在于,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的反应。如果是指责、批评或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的都是命令。

二  倾听

        沟通包括表达自己和倾听他人。如果不会倾听别人,那么我们和他人之间还是不能建立高效的联系。生活中,我们在倾听别人的时候,总是急于行动,急于分析,建议、说教、同情、安慰·······事实上这都会妨碍我们与他人的联系。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的来体会他人。他此刻的观察是什么?他的感受是什么?他有什么需要?用疑问的方式给于反馈,并保持关注。

三 关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还是在于培养对自己的爱。只有内心平和,爱自己的人才能与他人进行很好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不要再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或避免感到内疚和羞愧而“不得不做”,用“选择做”来代替,生活会变得和谐。同时我们学着改变自我评价方式,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不管我们在表达愤怒还是表达感激,都要尽力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很多冲突矛盾都是由于说话引起的,我们过多地把关注点放在了别人的行为上,忽视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只要我们愿意改变,运用非暴力沟通来和他人建立联系,那我们身边的人也会很好的回应我们,我们的生活将会充满欢乐和爱。

        愿这个世界没有暴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ik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