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2018
一早,手机发来消息: 蓝色暴雨预警。
昨天还好好的,晨间微风习习,稍有凉意; 正午太阳当空,照得人们睁不开眼。不过,夏天一直很多端,别说前后两天不到的时间,分秒间都可能瞬息万变。
看完预报涑完后,便收上书备好伞,同室友买早饭。我们往学校赶的时候撑着伞,雨很急但不大,不过敲击地面的唰唰声依然清晰可听。
中午时分,雨渐渐大了起来,像是从四面八方而来,无论怎么换方向撑伞,衣服书包总也顾不全。老家现在也是在下雨的吧,也是,颍上→合肥 两个半小时的大巴,不远。
拨通家人的号码,想让他们听听这边的雨声,顺道报个平安。是啊,老家颍上也在下雨,电话这边听得很清楚。
"那雨那么大,怎么插秧?"
"今天就歇着,明后天就晴了"
"要是不晴呢? "
……
答案是猜得到的,不管晴雨,下地插秧这件事不会变。
六月忙: 中高会考,四六级… ,我们村忙水稻。颍上位处安徽西北部,淮河颍河交汇处。农作物的种植受南北方共同影响,很多村镇既种水稻又种小麦。我们村每年会种植很多农作物,玉米、大豆、芝麻、油菜…其中最主要的是水稻和小麦,每年各一季轮着种,夏割麦种稻,秋收稻种麦。时下六月,是村民们最忙的节。15日下午到的家,换上舒服的衣服鞋子后便跟着父母下地去,除了回家的轻松外,还有急着要去插秧的欣喜,如同逢上了一场别样的盛会。田地里人们笑着,说着,有的坐在板凳上拔苗,有的赤着脚弯着腰插秧,旁边还不时地传来大机器整田的声音,如今自己也加入了这样的盛会。
六月忙那天下午自己的成果至多30来把秧苗,自己却开心满满像是赢了一样。回到家洗涑完后很早便睡下了,或许真的太久没干些体力活了。16号一大早,母亲就喊自己起来,说是大人们先去地里拔秧,让我回头多准备些早饭。打开手机: 还不到5点。他们7:30左右回来的,饭也刚刚做好。我们吃完饭后不到半个小时,大人们就喊着下地干活,趁着凉快。到田里,确实很凉快,地里的水就很凉。还是老老实实地插秧,不敢歇着。过会儿,隔壁地里的大人们也来了,还带着三个孩子一道。听孩子们谈话的内容,不难猜出其中一个孩子不过十岁,还在读小学。一家人笑着聊着很热闹。大概是十点左右的样子,插完了秧跑回家,准备午饭等大人们来家。饭后不到半小时,大人们就说赶快弄,下午要去的地方路远地多,早去早回。我想关于插秧的欣喜与新奇或许就是在那块"绝望的"土地中彻底消失。真想路有足够得远,远到一下午都去不得那块地。事实是我们不到半小时便到目的地,正赶大中午,太阳很大,田里的水很烫,还有脚下一块大地。腰开始疼,腿也开始酸,胳膊没力气,还不停地口渴,和大人抱怨,提前回家。17号继续。老早起来,整个身体很难动得了。唯独觉得早上田里的水凉,中午田里的水热。宁肯一直弯着腰插秧,一抬头,腰就会痛。傍晚回来到卫生间洗澡,洗着洗着突然在左边小腿上抓到了水蛭,哭喊着母亲。18日上午照常下地插秧,除水凉外,还和无数的水蛭相遇,会习惯的吧。下地回来,家里堆了各种瓜果,中午桌子上很多菜,吃饭时还把仅有的鸡腿送到碗里。明明很忙,却还是会抽空上集,想着法子对孩子好。
老家也有大机器种的水稻秧苗,价格多能接受,听大人们说收成并不低。因机器需要,秧苗是他们自备,我们只用到指定地点运来秧苗,整好田,抽好水,但要控制合适高度。也因此这种种植水稻方式很难大面积普及。村里更多的还是人工插秧,多是中老年群体,也不乏十岁左右的孩童,而年轻人极少。而插秧的工作又远非普通的体力活,可以随时停随时歇。而插秧须顺应季节的规律,太阳再毒雨再大,停不下,也歇不得。
希望机器种植水稻可以不断改进,能够大面积地普及。
希望农民们都能有健康的身体,每季都能有可喜的收成。
六月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