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
初始学习的情境也会影响到迁移,人们有可能在一种情境中学习,但却不能迁移到其他情境。如,一些巴西街头儿童在兜售货物时可以进行数学计算,但却不能回答学校情境中提出的类似的问题。
学习情境怎样密切相连取决于知识是如何获得的。研究表明当一个科目在单一而非复合情境中传授时,情境间的迁移就相当困难。一项经常用到的教学技巧是让学习者对学习中的例子进行精细加工,以便有利于下次提取。不过,练习具有这样的潜能,它使得在其他情境中提取教学材料变得棘手,因为当学习者用学习材料情景中的细节来详细解释新材料时,知识尤其容易受情境制约。然而,当一个科目在复合情境中传授(包括列举广泛应用所教知识的例子)时,人们更有可能抽象出概念的特征,形成弹性的知识表征。
在使用基于案例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方案,已对过度情境化知识的问题作了研究。
对付弹性缺失的一种方法是,让学生理解具体的案例,然后为他们提供其他相似的例案。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抽象出导致更加弹性迁移的一般原理。另一种增加弹性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然后帮助他们加入到为提高理解弹性而设计的“如果——怎么办”类问题解决当中。或许会问他们:“如果改变问题的这一部分或这部分,怎么办?”第三种方法是概括案例,要求学生创造一种不单能解决单一的问题而且能够解决整个相关类群的问题的方法。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更高的抽象层面上表征问题,也可以提高迁移能力。
帮助学生在更一般的层面表征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增加正向迁移的可能性,减少先前解决问题策略应用不当(负向)的影响。
就抽象问题的表征来说,其优点已在混合式代数应用题的情境中做了研究。人们用混合图片来训练一部分学生,用呈现数学关系的抽象表格表征来训练另一些学生。受过具体任务要素训练而没有触及问题原理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具体任务,但无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相反,接受抽象训练的学生可以将知识迁移到表示类比数学关系的新问题上。研究也表明,建立一套问题的表征使学生能够弹性思考复杂的领域。
迁移体现了学习内容和测试内容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许多理论表明,迁移量是原来学习领域和新领域之间重叠部分的函数。对重叠部分的测量需要一套理论,即知识是如何表征的以及如何形成跨领域概念对应的理论。
学生能否进行跨领域的迁移——如从物理学到相应的生物成长问题的距离公式——取决于他们是否把成长看作是(不断)延续进行的(成功迁移)或按分步骤进行的(不能成功迁移)。
调查研究有力证明,帮助学生超越具体情境和例证在抽象层面表征经验是十分有益的。研究表明,抽象表征并不是保存事件的孤立例证,而是建构更强大的相关事件的成分——图式。知识的表征是通过多次观察不同事件的异同而建立起来的。图式被看成是复杂思维包括类比推理在内的特别重要的指引:“成功的类比迁移导致应用原来解决问题的一般图式去解决后继的问题。”图式提高了记忆的提取和迁移能力,因为图式源自于更大范围的相关例证而非单一的学习经验。
重要的是要把迁移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要求学习者积极参与选择和评估策略、思考资源和接受反馈的过程。这种积极的迁移观有别于静态迁移观,后者认为学习者在参与初始学习任务之后解决迁移问题的能力就得到了充分反映。这些“一次性”测试常常严重低估了一个学生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所展示的迁移总量。较理想的是,不需要有任何的提示,个人能自发地迁移合适的知识。然而,有时提示是必要的。提示也能极大地促进迁移。“迁移量取决于学习或迁移时的注意指向。”评估学生迁移学习准备程度的特别灵验的方法是,动态评估法,如“分级提示”。可用这种方法来评估学生迁移所需帮助的程度,即计算学生迁移前所需要提示的数量和类型。有些学习者在接受一般提示时如“你能否想起曾经做过与此相关的事?”迁移便会发生。其他学习者却需要有更加具体的提示。用分级提示迁移的测试能得到更多有关学习及迁移效果的详细分析,这是对迁移是否发生的单一评估所不及的。
帮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者角色(积极监控其学习策略和资源,评估具体测试和表现的准备程度),这种方法能够促进迁移。
教学上采用元认知方法,能增加学生迁移新情境的程度而无需借助明显的提示。交互教学的三大部分是:使学生能够监控理解过程的教学和实践策略;为学生提供认知过程的专家模式以及提供就理解进行相互协调的社会情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