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何要观灯?

作者: 1cdf2c6086fb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21:56 被阅读40次

人生有很多痛苦,最痛苦的莫过于人活着,但钱没了,而紧随其后第二痛苦的则是,节还在,但假没了。

对,我说的就是元宵节。

提到元宵节,除了吃外,最重要的就是要看灯。灯,已然是元宵节的标志物了,甚至还延伸出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典故。而关于元宵节最常见的三种起源,如汉武帝祭祀太一说、汉明帝燃灯表佛说、道教三元说等,也都是从灯的角度来解释元宵的缘起。

但实际上,张灯习俗是比较晚起的。正如台湾民俗学家王秋桂在《元宵节补》一文说,“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 , 但在这一节日的发展史中,灯到隋朝才出现 , 算是晚出的节目内容之一 , 要到唐以后才称为元宵的标志 。 ”
而在张灯之前,点火才是元宵节的真正习俗。


漂亮
1.最初是火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一个名叫柳彧的御史上了条反三俗的奏章。他对皇帝说,最近几年,每到正月十五,老百姓就知道整日玩乐,不是呼朋唤友四处浪荡,就是聚众嬉戏赌博,非但白白地铺张浪费,而且整的男女混杂,有辱斯文。于是,他请求皇帝下道诏书,禁止一切不文明的行为。

这是目前能见到的,对于正月十五节日最详细的描述,其中,柳彧提到老百姓的节日习俗是“燎炬照地”,即当时民众过节是点火而非张灯。

实际上,直到清代民国时期,火仍然是许多地方元宵节的特色。

如清人著作《锡金识小录》提到乾隆十七年本地的过节习俗为:十五日元宵节,夜断松木为薪,架而然之朴门左,佐以爆竹银花,日火炉,盖古掺盆遗 意。

民国十九年《永和县志》则提到:十五日元宵,张灯放花爆,并院中放火,曰“打夜火”。类似的习俗还有许多。

此外,民间流传的关于元宵节起源的口头传说,也能提供相应的佐证。

湖南临湘有这样一则故事,说古时候天鹅降临人间后被猎人射中受了伤,玉帝相当恼怒,于是打算在正月十五这天派天兵下凡放火,要把人畜都通通烧死,以给天鹅报仇。有个仙女姐姐同情人类,便私自下界告诉老百姓。

为了逃避灭顶之灾,人们便在正月十五这天放烟火、挂红灯,装出大地着火的样子。玉帝果然上当受骗,不再派天兵放火。此后,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都张灯结彩放烟火。元宵节就这样形成了。

其他地方还有东方朔助宫女说之类。虽然各地流传的故事不同,但却有共性:即元宵节之所以要张灯和放烟火,目的是制造出人间着火的假象。显然,火是核心元素。

简而言之,点火是元宵张灯的缘起,张灯是点火的进一步发展。然而,为何会发生这种转换呢?


网络图片
2.燃灯礼佛?

在中国佛教典籍中,东汉明帝被刻画成了印度阿育王的中国副本,夜梦金人的典故很多人都熟悉,认为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才使得佛教在中国生根发芽并流行开来。

为了提倡佛教,汉明帝下令全国,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要全部挂上灯笼,以此礼敬佛祖,即所谓的“燃灯表佛”,灯节就此形成。

以上便是元宵节起源的汉明帝燃灯表佛说。不过,这一说法通常认为是后人所编造的。

其史料来源是宋元之际的《岁时广记》所注引的《僧史略·汉法本传》,其中铁口直断,“西域十二月三十日,乃中国正月之望,谓之大神农变月。汉明帝令烧灯,以表佛法大明。”但《汉法本传》通常被认为是伪书。

两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为了争夺信众,开始不断撕逼,为了抢占理论高度,双方都不约而同地搞潜心创作,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伪书在此期间大量面世,道教最著名的便是传说中的《老子化胡经》,《汉法本传》则是佛教所编撰的伪书之一。

除了燃灯表佛故事不可信外,根据吴焯先生的研究,汉明帝夜梦金人一说恐怕也是后人所附会的,因为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大概是在西汉末年,而根据《后汉书》的记载,皇室之中最早信奉佛教的是明帝的弟弟楚王刘英。而即便是刘英本人,对于佛教也不太了解,只是将释迦牟尼当做黄老一般的神仙去祭拜。

但是,转折又来了,虽然人物不对,但观灯源于佛教恐怕确有其事。

3.从火到灯

燃灯表佛之说在佛经中随处可见。

佛经《莲花面经》记载,释迦牟尼去世之前,明确告诉弟子阿难,希望在自己去世后,信徒能为自己设七天七夜的供养大会,供养的方式便包括“种种灯明”。另一部佛经《佛般泥洹经》则提到,在佛涅槃之后,信徒将他的舍利用金罂盛放,置于金床之上,然后“天人散华伎乐,绕城步步燃灯,灯满十二里地”。

显然,就佛教而言,以燃灯方式供养佛祖是释迦牟尼本人意愿,属于正统教义。而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的资料,其燃灯礼佛的时间正是在中国的正月十五日。


网络图片

自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伴随着持续的动乱以及胡人入主中原,佛教得到迅猛的发展,远超道教而成为信众最多的宗教,上层社会也迅速投入佛教的怀抱。基于此,许多佛教习俗逐渐被吸纳融合,成为中国本土的社会习俗,元宵观灯便是其中一例。

元宵观灯习俗较早的史料记载出现在隋炀帝时期,自诩为文学大家的隋炀帝曾有诗作《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云: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幡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诗中提到的“法轮”、“梵声”显然都是佛教术语,表明在杨广看来,元宵节的种种习俗源自佛教。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六首》之二:

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影里如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

这里,作者将元宵的花灯与佛火等而视之。

如果说隋炀帝时期是元宵张灯习俗的开始,那么其定型则是发生在唐代。

唐睿宗李旦时期,有位名叫僧婆陀的佛教徒上书皇帝,请求在元宵节时燃灯三天三夜,皇帝批准了这一请求。其后玄宗即位,再次下诏,以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燃灯,并以为定式。

就这样,元宵张灯成为此后千年的惯例。

相关文章

  • 元宵节为何要观灯?

    人生有很多痛苦,最痛苦的莫过于人活着,但钱没了,而紧随其后第二痛苦的则是,节还在,但假没了。 对,我说的就是元宵节...

  • 元宵节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到了!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

  • 观灯

    饭后出门过彩门,灯挨灯,人挤人, 喜地欢天元宵节,随着大流观灯神。

  • 【亲子】一起做灯笼吧! 最全手工制作教程都在这里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在中国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因此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

  • 元宵节观灯

    惊天动地礼花放,五彩缤纷入画堂。 梅花院落溶溶月, 暗影池塘淡淡凉。 孔明灯火已远去,玉宇琼楼现辉煌。 灯火阑珊意...

  • 元宵节适逢雨水节气

    元宵节适逢雨水节气 文/上下来去 元宵节喜庆 赏月观灯 礼花雨水相逢 回暖的大地 正在苏醒 睡眼惺忪 灯是我家的亮...

  • 练书法打卡—摘抄卢照邻《十五夜观灯》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练字打卡,摘抄卢照邻《十五夜观灯》。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 元宵节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农历岁首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有观灯,赏月,放烟花的风俗。尤为有趣的还是元宵节的“灯...

  • 为何要供灯

    供灯的十种功德: 一、照世如灯。 供灯者生生世世如同世间的明灯,转生为人也是人中之王,就像上师如意宝一样,慧灯照亮...

  • 才子佳人巧相逢Day19

    农历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是北宋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主要风俗是张灯、观灯、赛灯,故又别称为“灯节”。到北宋中期的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元宵节为何要观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rq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