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舞台,粉墨登场的宦官大都是些奸佞小人,他们虽身份低微,但能接触全天下最有权势之人;他们既懂得揣摩圣意,又懂得使用自己的权益为己谋私,为人可以说是八面玲珑;他们无论朝局如何、形式怎样,在有权势之后选择的无外乎是中饱私囊,私相授受。
这样的人群,在历史上大都是遭到厌恶和唾弃。
可总有些人,他的胸怀和格局可以脱离掉现存的生活圈。
显然,张承业就是这样的人。
本来张承业辅佐李存勖,就是想让他好好干事业,不负嘱托,而李存勖要称帝,张承业就劝他不要背叛大唐!希望从多角度出发考虑,能够暂缓,可李存勖不听,便自立称帝后,绝食而亡。他的行事作风和个人气节在唐末五代显得格格不入。
张承业何人?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张承业在出生在太原府一康姓人家,幼年便净身入宫,后被内常侍张泰收做义子,因而改姓张。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张因公多次出使渭北,唐昭宗任命其为河东监军,跟随晋王李克用征讨邠宁节度使,张与晋王可以说是相识相知。“承业数往来兵间,晋王喜其为人”(《新五代史·张承业传》)
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唐末五代,毫无疑问这个时代是混乱不堪的,朝廷军队连败,皇帝就计划前往河东避难。就派遣张承业先去太原迎驾不料唐昭宗并未抵达,而是被华州刺史幽静三年。
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正式迎回昭宗的宰相崔胤坚持“宦官不除尽,朝廷终不能安”的政治要略,并命各藩镇、节度使诛杀当地宦官,晋王李克用不忍啊!于是安排到庙里避难,而后在唐昭宗被朱温弑杀后,李克用重新启用张承业,命其为河东监军。
可以说,晋王李克用对张承业不只是救命之恩还要知遇之情,相信这也是朱梁代唐后张承业殚精竭力辅佐晋王的原因。
公元908年二月,李克用病重,而此时正是梁晋恶战之际。时不待人,李克用当即以三矢遗命与李存勖,并托孤给张承业、大将李存璋、弟弟李克宁、吴珙四人。大有白帝城托孤之感。
面对大梁的步步紧逼,晋王的离世无异于雪上加霜,里外都有人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情形是十分不利于李存勖,而他此时痛哭不止毫无方寸,张承业赶紧安抚,果断的将李存勖扶到灵前火速上位,以此断了某些人不该有的念头。
断肯定是断不干净的,上有手握地方政权的叔父,下有一众鬼迷心窍的干哥哥。实际上,大家都憋着火呢!这个时候,张承业的后勤保障工作就做的十分出色。不仅力挺新任的晋王,还联络诸位大佬,并辅助李存勖摆下鸿门宴设计平定叔父李克宁与其养子,一场内乱就这样消失于无形。也就是说,迅速的稳定住了内部局面。
这时候,就可以腾出手来,立即劝李存勖率军赶赴被梁军包围一年之久的潞州,同时张承业自离石渡河前往凤翔向歧求援。这一仗打的朱温是严重怀疑人生,一点也不相信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不光能在短时间里迅速控制晋国军政大权,且杀伐果断使自己为之大败。思来想去不禁感慨道:生子当如李亚子!
这里面肯定是离不开张承业王牌辅助,在此不得不提及张的秉公无私,忠心忠君的敬业精神:
“王连岁出征,凡军府政事一委监军使张承业,承业劝课农桑,畜积金谷,收市兵马,征租行法不宽贵戚,由是军城肃清,馈饷不乏。”
抗战期间,军国之事李存勖都委托给了张承业,“凡所以畜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而成庄宗之业者,承业之功为多”
最后潞州之战,不止达成了防御任务,更重创梁军,山西危机解除。此时李存勖欲给张承业封官,张承业谢绝不受。
你以为,张承业就只是最强行政官,严格把控后勤工作?当然不是,要说搞好站前站后后勤工作那是萧何,那军事上就是韩信。
后梁在山西受挫后,又偷偷跑到河北边上搞事情,河北这块被割据的小势力感觉请求支援啊!李存勖跑去救援,老毛病又犯了——不愿听从大将周德威的策略,这时张承业又劝说李存勖。晋王终于纳良策退守鄗邑,以逸待劳,赢得柏乡之战的大胜。
当然,这只是拟比,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五代混乱的现实相结合,展示出不凡战略眼光和极好经济管理能力,是毫不逊色任何大家,可以说是德才兼备了!
他曾对辅佐的李存勖说:“老夫是阉官,不爱大王官职富贵,直以受先王付属之重,欲为大王立万年之基尔。”可以说对李存勖寄以很大的期望。李存勖只是道:“我也不想称帝,但却奈何不了众将啊?”张承业见李存勖不肯,就知道不会成功。劝阻无效后,张承业哭泣着对李存勖说道:“诸侯血战者,本位李家,今吾王自取之,误老奴矣!”
张承业病逝的后一年,李存勖才称帝,为后唐庄宗,追赠张承业为武卫上将军,赐谥贞宪。新王朝仍以“唐”自称,不知是否也是感怀那位老者的良苦用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