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现象,长时间体力劳动后,脑力劳动就罢工了。复工复产,公司人力短缺,客串小工,干了四天体力活。久未劳动的身体有些吃不消,回到家只想葛优躺,不想看书创作,也才发现自己的意志力没有想像的那么强悍。
想挪到桌边,坐下去,大脑不听使唤。体力劳动消耗身体能量太多,有限的力量都输送给四肢,再也腾不出手来安顿精神的需求。一个人,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规律,让能量有序释放,节奏才不会乱掉。比如,什么时候锻炼,什么时候工作、阅读,什么时候和自己在一起,都有能量分配问题。
工作挣钱必不可少,和自己独处也不可或缺。一天下来,如果没有和自己相处、对话的时间,会觉得这一天缺了什么,无法心满意足的睡去。你当然可以说,干工作难道就不充实?就不能心安理得?
对有些人可以,有些人不行。如果少了与自己交流对话,会感到一阵阵空虚从遥远的地方袭来。这也许就是我选择坐下来,写点什么,和自己说点什么的深层原因。
一天24小时,与自己对话是否有20分钟。不是凭劳动挣钱,不是陪家人聊天,不是参加聚会应酬,就纯纯和自己待着,独处,发呆,倾听内心所需。每个人都应留出独处时间,身体再累,工作再忙,也不忘记这件重要的事情。
疫情即将过去,人们将回归日常。
40多天宅在家,留给你最深刻的是什么?是国家的,是国外的,是本省的,是所在城市的,还是陌生人的。属于你的呢?疫情让你看到什么?又将改变什么?
于我,最有意义的是获得独处与反思的一段时光。
习惯了每天和自己对谈,反思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什么事可以改进,什么可以做的更好,什么可以放下,什么必须坚持。
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有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有难以预料的飞来横祸,有人为制造的矛盾冲突,有自己与自己的内心纠葛。在不确定的日子,你需要找到确定的,由自己掌控的事情,比如一场挥汗如雨的健身运动,一次放松自在的观影时光,一段自己与内心的默默对谈。
无论是什么,都会让内心获得一种满足。就像家中患有阿尔莫斯海默症的老岳父,他会突然拿起茶几上的遥控器,按下电源键,终止正在播出的电视节目。这是一种不自觉,一种无意识,但我更觉得这一刻老人获得久违的掌控感。即使病症侵蚀大脑,他依然想做自己的主,下意识抓起遥控器,关掉这个变幻的世界,安静地看着漆黑的屏幕,坐在椅子里,默然无语。
独处与反思,更容易获得确定性,找到掌控感。你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应该放弃的,什么又是应该坚持的。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和习惯一个人独处,也不会损失什么。但总有一瞬间,你会被某种无法言说的东西包围,被某种情绪高高举起,悬于半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