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粹首页投稿优质书籍海外出版储备库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4】【6·5】——君子周急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4】【6·5】——君子周急

作者: 教育参悟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04:21 被阅读10次

    【6·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在孔子弟子中,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着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邵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钜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公西子”。

    冉求,字子有,亦称冉有、求、冉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青年时作过鲁季氏家臣,后拜师孔子,并辞官随孔子周游列国。鲁哀公五年(前490)秋,回鲁当上季氏家族的总管。期间曾率鲁军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击退齐军的侵犯,立下赫赫战功。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答曰“学之于孔子”,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周游列国14年的孔子。子有多才多艺,性谦逊长于政事,孔子称赞其才可于千户大邑,百乘兵马之家,胜任总管职务。但冉求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孔子晚年归隐鲁国,受到冉求很多的照顾。唐赠徐侯,宋封彭城翁。

    子华(公西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又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粟米给了子华,一共八百斗。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感悟】

    一、孔子的心中想的是全天下的百姓

    孔子的管家冉有自作主张,给了公西赤八百斗谷米。虽然有一大部分是冉有自己的粟米,但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后,语重心长地对冉有说,咱们家中存的粮食的确不少,但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那些粮食是用来周济人们急需,而不是给富人富上添富的。等公西赤领了俸禄寄回家中,他老母的几十石谷米就会剩在那里,而如果我们用这几十石谷米来救济急需的人,那将帮多少人渡过难关啊!冉有听罢老师教诲,惭愧地感到,在自己的心目中,有的只是同门师弟,而在老师的眼中看到的则是全天下的百姓啊!

    二、济人须济急时无

    俗话说:“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在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孔子说的是“周急”,而不是“周贫”。孔子是一个非常讲究情、理、法的人,重在合情合理。既是对于那些贫穷的人,正确的态度也是“周急”,在给予“鱼”、帮助其渡过难关之后“授予渔(捕鱼的本领”,促使其通过诚实劳动脱贫致富。

    助人,不一定老是在经济上给予援助,经济上老是给,有时还会给对方养成依赖的思想。因此,扶贫更要扶志。

    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继富”,这是从儒家“仁爱”思想出发的。孔子的“爱人”学说,并不是狭隘的只顾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泛爱众”,应当是“雪中送炭”。

    【6·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就给你家乡的穷人吧。”

    【感悟】

    原思:字子思,原名宪,字子思。为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出身贫寒,个性孤僻高傲,洁身自好,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的学生,孔子为鲁司寇时,曾做过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他推辞不要。

    以“仁爱”之心待人,这是孔子所倡导的,从本章中,就有所体现。

    我们看到,孔子虽为鲁司寇,但他是一个温厚的官,尽量给他的部下优厚的待遇。但给予优厚的待遇,不是助长挥霍的,而是给部下创造“行仁”的条件,多帮助人。

    与上一章结合起来感悟,更感觉到孔子的“仁爱”也是有原则性的。

    读这两章,希望您写一写在你心脉上的那一点触动,写一写您心中的孔子。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4】【6·5】——君子周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gj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