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会有这样的困扰:
明明读书,做笔记,很用心,但是还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
上公开课,听大咖分享,感觉十分有用,但轮到实际工作中就没办法了;
看了一样的东西,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侃侃而谈,我却说的支离破碎……
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已经不是难题,难的是管理知识,并将知识融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转化为能力。以往,我也是个读书虽多,但无法活用的书呆子。知道的东西多,并不代表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所以今天,我给大家说说,我是怎么学会知识管理的。
先给大家推荐一些笔记工具: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微软ONENOTE、为知笔记等。
以上的是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几款笔记,使用方法请百度,大家可以在了解后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款。这些笔记工具的共同好处是可以多平台同步,免去了纸质文件不方便携带的困扰。同时,这些笔记都有相关的公众号、微博绑定功能。绑定后,可以直接存储到笔记软件内,直接编辑,不怕丢失。
第一步,分类。
我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很多:微信推送、简书、知乎、网站、客户端等等。如何把收藏夹里的文章变成素材和思路,首先就需要把这些内容进行分类。
按照文章类型,可以分为:写作、人际关系、时间管理、逻辑思维、职场、理财……;
按照应用场合,可以分为:工作、生活、学习……;
按照社会角色,可以分为:公务员、老师、父母、子女……
这些是大类,每个大类中还会有小类,这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细化安排。
比如,我的笔记里,工作大类下就分为:01文章写法、02编辑、03人际关系、04时间管理、05逻辑思维、06求职与职场这几项。
这里给大家几个小贴士:
Tip1 用01、02;001、002这种方式命名文件和文件夹,这样文件一目了然,方便查找;
Tip2 每隔3-5个月进行复盘,如果出现变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分类法进行微调。例如:我在“生活”这个大类下设置了“04游戏”这个文件夹,以前用来存放各种攻略,不过最近半年里,我已经不再玩游戏了,文件夹里的内容对我也没有用,所以果断删除。
Tip3 建立专门的资料囤积文件夹。所有没看过的文章,统统放到这里面,看过了以后再放入相应文件夹,以免混淆。
第二步,整理。
好了,我们现在有了很多文章,如何进行整理呢?
大家在读完一篇文章后,应该提炼出有用的东西,给这些文章加上关键词。
有些文章是一个主题,但有些文章有很多主题,如果只把它放在一个分类下面,那么其他地方用到的时候可能会找不到了。将文章贴上标签,在搜索时就可以搜索到,用起来十分方便。
定期回顾。
这里的回顾指整理分类好的文件夹。
在分类好的文件夹里存储着大量我们觉得有用的内容,但是,有些材料使用过一次或多次后,不再具备使用价值,此时应该对这类资料进行删除、更新。
第三步,使用。
很多人能记住上学时背过的古诗、写过的文章、计算过的习题,即便很多年不用了也会记忆犹新,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我们反复练习的结果。
材料、内容、知识再好,不吸收就不会变成自己的,而吸收的最好方式就是使用。
使用的渠道很多,除了日常工作中使用外,读完一本书可以写个书评,收集同类的资料后做个思维导图整理,写一篇文章……都是很好的做法。
总之,现在是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当信息变得易得,消化就变得尤为重要。希望小伙伴们读完这篇文章后,能给创建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有所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