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浔潆
2019年◆书评◆第12篇
郑板桥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其中的咬定青山其实就是指的基础,在成长之前要先将根系扎得牢固,才能抵抗千磨万击,这就是俗话说的根深才能叶茂。
比如造房子的时候,地基的深浅,关系到房子能造多高。地基打得好不好是决定它的安全性、存在寿命,甚至抗外界压力(比如类似暴风雨、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决定性因素。
因为地基对房子起承重的作用,地基有问题,房子受力不均,就容易产生问题,比如墙体破裂;在遇到外界环境变动的时候,也更容易失衡,导致危险。
基本功的释义为: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无论学习什么技能,很多老师都会让你先练习基本功,比如学习书法,先练习横、竖、撇、捺、折,等基本的结构,基础打牢之后无论学习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是手到擒来的。
因此,做任何事一定要找到它的基础,然后打好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打铁必须自身硬”。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么就是“基本功”,那么要做到自我提升,不可避免想到的就是工作了。
占据我们生命精力最旺盛、最青春时光的工作,除了保证我们的生存,还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找到职场的基础功,无异于找到职场自我提升的“捷径”。今天介绍的《如何成为职场实力派》,就是日本GLOBIS商学院经过20多年的教学和观察,总共出来的工作基本功——职场3大底层核心技能。
这本书的作者不是单独某个人,而是一个商学院:日本GLOBIS(顾彼思)商学院。GLOBIS(顾彼思)商学院成立于1992年,一直以“构建人力、财力和智力的商务基础设施,支持社会创新和变革”为发展目标。
作为日本最大的商学院,提供在职工商管理硕士课以及企业高层经理培训课程,其课程以高水准和实践性强赢得社会广泛认可。这本书就是基于商学院2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而来,具有针对性和实操性。
《如何成为职场实力派》这本书从实践出发,通过与超过七万名职场人士的交流和观察研究,发现要从职场小白成为精英,需要的并不是学习大量的速成职场工具、技巧,而是对工作基本能力的认识和打造,这就是职场的三大基石:逻辑思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志向能力。
无论是刚毕业对未来迷茫不安,或者已经进入职场但是不知道自己应该提升哪方面能力的人,都可以通过对照本书中提到的职场基本技能去对照和提升。下面让我们来详细解说一下吧。
前面我们说过练好基本功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那么在这个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的职场中,同样有着属于商务人士的基本功,那就是逻辑思考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一、逻辑思考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也就是对事物能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后,进行判断、推理,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
职场中的逻辑思考能力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素:
1、用具体的词语进行阐述
什么叫具体的词语阐述?我们先来看以下的对话:
上司:上次的项目做的怎样?下属:我正在尽全力地做好应该做的事,为达成目标而努力。.......上司:你设定一个目标,总结一下交给我。下属:好的,我会尽快/一做好就交给您。
在这个对话中“全力做好应该做的事”——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为达成目标努力”——努力是指那些努力;“尽快/一做好提交”——具体到底是什么时候?
像上面这些词语就是属于抽象,不够具体的词语,像这样会导致对话双方的理解差异,比如尽快提交对上司来说可能是待会下班前就可以提交,但是对下属来说或许是明天、甚至后天。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对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词语,使用的时候要多思考,看看是否会过于抽象。如果是的话就要加上原则、数字、日期,以及其他可以让它具体化的表达等等。
2、抓住问题的本质
在工作中,我们要明确明白我们目前的工作是为了解决哪方面的问题,所以要学会抓住问题的本质。
第一步,把问题分解为小问题,使其变得可视化。
比如你是人事专员,现在人事经理向你提出为了推进公司的国际化进程,所以要引进国家化人才,让你思考一下国家化人才的培养方案。
国际化的人才是一个很广的范围,是指会英语能交流就好?还是还需要会领导?要招多少人?预算多少?培训到什么程度等等。那么你首先要进行分解如下:
这样一分解,就会非常清晰看到问题所在,也能知道工作要往哪个方向去做。
第二步、确认问题背景
了解提问的人是基于什么原委和问题意识下提出的问题,能更好把握工作的方向。比如上面提到的国家化人才问题,是基于公司派遣海外的人员减少,还是公司未来的战略发生变化需要储备?背景不同,工作的思考方向也会变化。
所以和提问人员了解、确认清楚问题的背景很重要,一般可直接询问“针对提出的这个问题的背景是什么?”,或者你自己有假设,可以尝试发问“这个问题的背景是不是基于......提出的?”
第三步,莫忘初衷
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时刻记得你目前的工作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这个目的,不要偏离了轨道。比如当你开会讨论国家化人才的培养方案时,如果突然有人提出“其实我们一定需要培养新的国家化人员吗? 其实我们可以针对现有的工作做出调整.....”。
很可能一下子就引出很多关于其他的解决国际化人员的方法,但是原本的会议主题“国家化人才的培养方案”就已经被忘记了,这就是偏离了初衷。
如果出现类似的情形,你需要做出掌控,比如这样说“虽然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这个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可以下次再讨论等等。”
3、构建主张和依据的框架
主张和依据就是对上一步我们分解出来的问题的回答。比如“国家化人才培养需要做什么?”这个问题的主张是“为了国家化人培养首先需要做某事和某事”。一般两种框架可以来提出这个主张:
第一种是演绎法
演绎法是指,将具体事物套用于某种规则,从而得出结论及主张的方法,也被称为三段论法。
它的特点在于有一个已至的知识(=规则)为基础,然后借用这个知识推导出某个主张。比如劝说别人不要吃宵夜,它的规则是吃宵夜会胖的已知前提,然后导出不要吃宵夜的主张。
第二种是归纳法
归纳法是指,从多种事物中找出某个共同规则或者推出可以解释的结论的方法。
比如“A公司的新产品销量不佳”、“A公司前几天发布了产品召回令”、“A公司辞职人员增多”等等,可以推导出A公司明年的业绩不佳的结论。
以上两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使用。
二、人际沟通能力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沟通,在工作场所更加是如此,上司、同事、客户以及竞争对手等等,这些都是以沟通为基础的。在这一部分我们设定的沟通场合是“作报告、商量和讨论”的场合,具有以下5个要点:
第一点、理解与沟通对象的关系
沟通是双向性的,也就是你的表达与对方能够理解都是需要考虑到的点,但是往往我们在沟通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关注自己的表达,而忽略了对方是否真正理解,而是理所当然以为应该理解,从而造成误解。
那么为了理解和沟通对象的关系,可以从一下三点进行理解:信息,理解能力、价值观。
信息是指平时能够接触到的信息数量和质量。因为个人所处的职位和环境的差别,他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以及理解能力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
比如销售经理和财务经理,销售经理对财务方面的专业信息以及理解能力肯定是没有财务经理专业的,那么如果财务经理需要和销售经理进行沟通的时候,针对财务方面的信息就要做出相应的解释,或者采用更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表达。
除了信息和理解能力的差距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价值观的差距,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这是由于个人的成长所带来的。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在看待同一个信息或事物的时候,有时候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所有为了减少沟通成本,尽可能了解然后缩小这三方面的差距,会让沟通更顺畅。
第二点、先提出结论
在商务场合一般来说先提出结论,一是给对方一个心理准备和方向指标,二是让对方能更好地明白你接下来要讲解的内容。最后结束的时候,再次强调一下结论,效果会更好。
第三点、一句话概括结论
把想要表达的信息,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结论用一句话表达清楚。为什么要用一句话表达观点或结论,因为长篇大论更容易产生歧义,引发误解;越简单的话语越能沟通清楚。
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训练:
1)最后想表达的是什么?用一句话进行表达。
2)这就是这次沟通要跟对方传递的观点吗?没错吧?
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路,将思路进行整理,就能一步一步清晰总结出最终想要表达的信息。
第四点、思考能够支撑结论的框架
给出了结论之后,就需要针对你的结论给出你的依据,让人充分信服,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思考依据:
一般我们思考问题很容易是按照“因为A,所以B”的自下而上进行思考,但是这样所得出来的依据有时候会不够完整。
比如因为市场很有吸引力,所以我们应该加入市场,但是如果再问一句“什么条件下我们才会认为应当加入市场?”就可以思考出很多其他的依据出来。这就是自上而下的思考模式。
可以运用以下两个技巧帮助进行思考:
1)运用已有的业务框架: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行业本身的通用框架,比如针对市场的3C框架,针对营销的4P理论。这些可以针对每个行业的不同,在工作中逐步去进行学习和收集。
▲
框架举例
2)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对方适用的框架思维,这样传达给对方的信息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第五点、具体阐述
学会表达信息,建立起信息的思维框架之后,就是要进行具体的阐述了,在逻辑思考能力中我们说过具体阐述要使用明确的词语,在这里主要采用两种模式:数字阐述和故事阐述。
数字阐述:数字能带给人直观冲击力、说服力,所以报告中重要的部分尽力使用数字进行阐述。比如利润增长和利润增长10%,市场扩大和市场每年以5%的速度扩大,哪个更具有说服力?
故事阐述:相对于一句抽象的描述,大脑总是更容易记住一个场景的故事想表达的意思。比如用一个寓言故事来讲述一个道理,和单纯用抽象的语言来表达同样一个道理,哪个更容易让人记住不言而喻。
所以在你的报告中,适当添加一些描述,让人自动联想起一个场景和故事,会更有说服力。
比如你想表达“在现场一片混乱,无法顺利运转”的情景,那么这样说“前几天终于拿下A公司的订单,结果配送的时,配送人员告诉我要5天的时间,但是我记得原本只要1天配送时间。于是我去现场查看,结果发现现场本来在负责操作配送的人员,都正忙于应对客户不断打来的电话,为了解决这写打电话的客户的问题,又要一边不断地查询电脑资料。”
这样是不是更有场景冲击力,也更能表达出你的意思。
三、志向能力
在应试教育之下,进入职场之后只是按部就班完成本职工作,而从没有去思考自己的职场目标、方向和抱负。但是,长期缺乏志向会让人产生倦怠感,继而产生无力感、焦虑等等不良情绪,所以为了人生更有意义,我们要学会培养自己的志向。
GLOBIS商学院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志向”。如果不懂得将学到的关于职场的技巧运用在那些事情上,也就是没有方向的话,那么学得再多也是没用的。知识只有学以致用了,才是有用的。
在书中志向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生可以实现的目标(事情)。作者将指向分为“大志”和“小志”,大志可以指用一生去达成的目标,小志则是一定时期内(比如以月、年算)完成的目标,大志是由无数的小志组成的。
在书中给出了培养志向的循环:
1、设定目标:即确立某个志向,这个志向是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实现的目标。比如从人事专员升为人事经理。
2、为了达成志向目标采取的行动:检查你目前的状况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寻找需要学习和成长的地方,想着目标前进。比如成为人事经理,需要领导团队的能力、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了解公司的能力等等。
3、行动的结果:一种是成功了,目标完成;一种是失败的,有三种情况:自身努力问题;客观环境问题比如因为不可抗力比如公司部门重组;志向目标发生了变化,比如实现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目标。
4、客观看待:在朝着目标努力一段时间之后,要从客观的角度评价自己到哪个阶段了。可以通过自身与同公司同事之间的对比,不同公司之间的对比等等。重点在于要客观,注意细节。
比如跳槽之后,对两家公司进行对比:文化差异、制度差异等等,思考自己更认同那种文化理念,那种管理制度更先进,自己现在做到了什么程度等等。通过比较来判断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自己的强弱项,然后有针对性地找到自己行动的目标。
5、自问自答:在客观看待自身的过程中进行的自我反思。通过客观评价自己所处的阶段后,根据自身的特性,找出自己真正应该做和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我们常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一句逃避的话语。因为有时候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得不到晋升是自己本身的能力不足,而是常常认为工作中遇到的瓶颈是由公司制度不合理造成。
所以进行诚实的自问自答,诚实客观,不要逃避,因为只有评估出自身真实的水平和处境,才能为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自问自答之后,下一步的提升方向也就是新的目标一般也会随之出现,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这就是志向循环的螺旋式上升循环模式。
在《如何成为职场实力派》这本书中,作者通过教我们从锻炼逻辑思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志向能力这三大职场基石的能力开始,打造职场竞争力,拓展职场关系网,让你的方案和想法能准确、高效地传递给同事、上司以及客户等等,成为真正的职场实力派。
学习的最短路径就是下苦功夫打好基础功,任何的技巧和花式能力,想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都是建立在基本功的基础之上。
打好职场基本功,能够减少我们走弯路的时间,减少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职场基础功,是合理规划职场发展,拓展职业道路的不二法则。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