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孔子孔孟之乡人物
孔子“农山言志”考

孔子“农山言志”考

作者: 孔孟之乡 | 来源:发表于2017-12-15 09:44 被阅读4次
农山言志

《孔子圣迹图》中有一幅为 “农山言志”,所展现的是孔子举办的一场面试,参加面试者三人:子路、子贡与颜回,考场设在山顶上。弟子依次回答孔子提出的同一个问题,说出各自不同的志向与人生追求。

第一个出场的当然还是子路,子路说:如果两国打起仗来,我挥舞战刀,率领三军,杀向敌阵,能拒敌千里之外,使敌人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接下来是子贡,子贡说:如果两国打起仗来,我不带一兵一刃,凭三寸不烂之舌,居中调停,使两国握手言和。

最后出场的是颜回,颜回说:论武的我比不上子路,论文的我比不上子贡。不过,如果让我治理一个国家,我将以礼治德教治国安民,让人民和平相处,从根本上消除战争,将军事开支用于改善民生,达到社会文明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天下永久太平。为什么要打仗呢?

通过面试,子路分在政事专业,子贡分在言语专业,颜回分在德行专业,并比子路、子贡得分高一档。

这个故事的题材见于《孔子家语·致思第八》: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旍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这篇文字既体现了孔子高弟建功立业的才能,也陈述了儒家深远高明的政治理念。孔门高弟中,子路以勇著称,子贡以辩见长,颜回则以德取胜。子路、子贡所言是立功,颜回则是立德。颜回的一番宏论,深得夫子之心。与《论语》等一些文献关于这类师徒言志的记载大体是一致的。颜回的境界自然比子路、子贡高出一筹, 这个故事其实也是在道孔子。通过孔子让三弟子陈述各自的人生抱负,表达了儒家以礼治、仁爱为中心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搜辑,这个故事还有三个不同的版本:

《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言其愿。丘将启汝。"子路曰:"由愿奋长戟,荡三军,乳虎在后,仇敌在前,蠡跃蛟奋,进救两国之患。"孔子曰:"勇士哉!"子贡曰:"两国构难,壮士列陈,尘埃张天,赐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用赐者存,不用赐者亡。"孔子曰:"辩士哉!"颜回不愿。孔子曰:"回,何不愿?"颜渊曰:"二子已愿,故不敢愿。"孔子曰:"不同,意各有事焉。回其愿,丘将启汝。"颜渊曰:"愿得小国而相之。主以道制,臣以德化,君臣同心,外内相应。列国诸侯,莫不从义向风,壮者趋而进,老者扶而至。教行乎百姓,德施乎四蛮,莫不释兵,辐辏乎四门。天下咸获永宁,蝖飞蠕动,各乐其性进贤使能,各任其事。于是君绥于上,臣和于下,垂拱无为,动作中道,从容得礼。言仁义者赏,言战斗者死。则由何进而救,赐何难之解?"孔子曰:"圣士哉!大人出,小人匿;圣者起,贤者伏。回与执政,则由、赐焉施其能哉!"

《韩诗外传·卷九》:孔子与子贡、子路、颜渊游于戎山之上。孔子喟然叹曰:"二三子各言尔志,予将览焉。由尔何如?"对曰:"得白羽如月,赤羽如日,击钟鼓者,上闻于天,下槊于地,使将而攻之,惟由为能。"孔子曰:"勇士哉!赐尔何如?"对曰:"得素衣缟冠,使于两国之间,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粮,使两国相亲如弟兄。"孔子曰:"辩士哉!回尔何如?"对曰:"鲍鱼不与兰茝同笥而藏,桀纣不与尧舜同时而治。二子已言,回何言哉?"孔子曰:"回有鄙之心。"颜渊曰:"愿得明王圣主为之相,使城郭不治,沟池不凿,阴阳和调,家给人足,铸库兵以为农器。"孔子曰:"大士哉!由来,区区汝何攻?赐来,便便汝何使?愿得之冠为子宰焉。"

《说苑·指武》:孔子北游,东上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从焉。孔子喟然叹曰:"登高望下,使人心悲。二三子者,各言尔志,丘将听之。"子路曰:"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闻乎天,旌旗翩翻,下蟠于地,由且举兵而击之,必也攘地千里,独由能耳。使夫二子为我从焉。"孔子曰:"勇哉士乎!愤愤者乎!"子贡曰:"赐也愿齐、楚合战于莽洋之野,两垒相当,旌旗相望,尘埃相接,接战构兵。赐愿著缟衣白冠,陈说白刃之间,解两国之患,独赐能耳。使夫二子者为我从焉。"孔子曰:"辩哉士乎!仙仙者乎!"颜渊独不言,孔子曰:"回,来,若独何不愿乎?"颜渊曰:"文武之事,二子已言之,回何敢与焉!"孔子曰:"若鄙心不与焉,第言之。"颜渊曰:"回闻鲍鱼、兰芷,不同箧而藏,尧、舜、桀、纣,不同国而治。二子之言,与回言异。回愿得明王圣主而相之,使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锻剑戟以为农器,使天下千岁无战斗之患。如此,则由何愤愤而击,赐又何仙仙而使乎?"孔子曰:"美哉德乎!姚姚者乎!"子路举手问曰:"愿闻夫子之意。"孔子曰:"吾所愿者,颜氏之计。吾愿负衣冠而从颜氏子也。"

上列这四段记载文字大旨相同,情节基本一致,结构顺序基本一致,要素基本相同。背景:孔子授徒期间;地点:在山上;人物,孔子与子路、颜回、子贡;内容,有关言志的对话;情节:孔子与弟子游,孔子问志,弟子各抒自己的抱负;主题,儒家的政治理想。时间:孔子尚有出仕之心,当在孔子周游列国之前。

比较四个版本,《韩诗外传·卷九》记载简略,似是摘要,意思的完整性有欠缺;《韩诗外传·卷七》与其他三个版本差异最大,大概出自解诗的需要;《孔子家语》有明显的加工痕迹,相较似以《说苑》为最早。《说苑·指武》中,“丘将听之”、“上闻乎天”、“鲍鱼兰芷,不同箧而藏,尧舜桀纣,不同国而治”、“若鄙心不与焉,第言之”,语言质朴,辞气较古,修饰较少。不如《孔子家语》语言整饰,开头所谓“登高望下,使人心悲”与文中各言其志也不够切题,这或许正是早期版本的原因。因此,我们认为,《说苑》中的这段文字有可能是直接从原有文献中摘录的,是其他三个版本的素材来源。

从不同版本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孔子家语》立意更鲜明,语言更准确,对原素材进行了整理改编、增饰润色。在孔子形象的塑造上,着意树立孔子高大形象和突出其师尊地位。与弟子对话中,孔子的老师身份得以加强。“侍侧”、“进”、“复进”、“退而不对”等修饰词语不见于其他三个版本,并删掉《说苑》中“吾所愿者,颜氏之计。吾愿负衣冠而从颜氏子也”。可以推测,《孔子家语》的故事,是从《说苑》脱胎而来的,是对故事中圣人形象的一次提升,应为孔子后裔所编辑。

如前所述,四个版本虽有差异,表述语言不尽相同,但是结构顺序、主题基本一致,说明在流传的记述中,是忠于原著的。我国古代典籍中,固然有一些后世整理发挥的内容,或托古人之名义藉重者,元宋疑古之风盛行,至其甚者动辄断为伪书,或以少许否定全书。其实,我们这个民族非常注重文化的传承,具有强烈的尊文意识,文化的坚守性很强,这大概也是民族文脉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断的原因所在。倘没有充分证据,不可轻易否定古代典籍的真实性。

故事在人物塑造方面, 与从战国到秦汉间许多编写孔子与由赐回三弟子相处的故事一样,孔门三杰,角色类型固定,与孔子谈话的顺序也固定,总是由赐回排队,而且往往水平从低到高递进,子路之单纯直率,子贡之机灵善言,颜回的厚道“如愚”而后来居上。也许,这是受《论语》中《公冶长》与《先进》篇,孔子让弟子言志,子路总是先说的影响。人物性格的符号化对后世小说、戏剧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比如《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人物性格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本身就具有文学色彩。如果说子路是军事英雄,子贡是智术之师,那么,颜回则被塑造成一个理想社会的设计师。因为颜回深得夫子之心,实际上也间接地表明孔子是理想社会的设计师。

纽约联合国总部矗立着一座名为“铸剑为犁”的青铜雕塑,(它的底座上铭刻着:“WE SHALL BEAT SWORDS INTOPLOWSHARES”,译为:铸剑为犁),是1957年由当时苏联赠送给联合国的。这座青铜雕像是由叶夫根尼·武切季奇(Yevgeny Vuchetich)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和平大会的召开而创作的,雕塑中的男子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他要改铸为犁的剑,象征着人类要求终结战争,把杀人的武器变为生产的工具,以造福全人类。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千百年来渴望和平的美好梦想。很多人都知道联合国总部这座“铸剑为犁”的雕塑,当读到颜回的那句话,才惊奇地发现,早在2500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提出“铸剑戟以为农器”,这不由不让我们“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

受孔子与弟子游农山的启发,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提出一个“农山心境”的概念,认为人登高之时,生悲慨之意,其中蕴含丰富文化心理内涵。孔子语中,登高之悲不仅使人泪下,更能引发灵感,胸中固有愿望因登望而激发,“悲”与生命意识密切相关,这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悲剧情怀。

然而,孔子北游的农山在哪里呢?

四个版本均开篇直言孔子北游农山,文中未提是哪个国家,一般认为这种情况,农山应在鲁国境内,不似在其他国家的奔波中,况有学者考察孔子鲁国之外的行迹,查阅文献进行考证,否定了农山在鲁国之外的可能性,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农山即在鲁国境内。杨朝明《孔子家语通译》中注为“农山,山名,在鲁国北部”;王德明《孔子家语译注》也认为农山当在鲁国境内。文中明言北游,那么,农山应为鲁国北部的一座山。

曲阜北鲁国境内有石门、九仙二山,而石门山处于今曲阜市域的东北角,路途相对较远。文中孔子与弟子似为较为休闲的远足,由鲁国都城曲阜往北,路程应不远。曲阜城正北面只有一座山,叫九仙山,峰峦耸翠,泉壑幽美,莽莽苍苍,灵气四溢,距曲阜20公里。九仙山的南端一个山头,今名龙山,“龙山”山下东北二里地有个叫“龙尾庄”的村子。四个版本中农、景、戎三字,音近同部,得相假借。龙、农同韵。龙山或即农山,音近有可能传为今名。

作者简介:

郭伟,曲阜孔子国学院国学讲师,济宁市读书协会副主席,中国孝德文化协会理事,中华古礼推行者,镜观女红会(汉服制作推广)理事,中国“挪威森林”公益项目志愿者。

相关文章

  • 孔子“农山言志”考

    《孔子圣迹图》中有一幅为 “农山言志”,所展现的是孔子举办的一场面试,参加面试者三人:子路、子贡与颜回,考场设在山...

  • 知行格第291日:诗言志,有弹性

    每日国学感悟: 话题: 鲍鹏山《孔子如来》笔记之“诗言志” 正文: 孔子问志,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

  • 《2500年前的理想》——访孔子“农山言志”处有感

    文/随喜之新 那是一个春天, 师徒四人在农山共话理想。 世人眼中读死书的书呆子, 心中只有民族大义、国家存亡。 子...

  • 42你知道素其位而行吗?(30)

    《传习录》第三十条阳明先生通过回答陆澄,孔门言志的故事中孔子赞许曾点,赞许的是曾点‘素其位而行’的心态。 孔门言志...

  • 农言

    八月十五云折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坐在街坊和邻居们聊天,说起天气变化,七八十岁的老人们,那可是说话句句是道。早烧不...

  • 国学经典涵养师德

    学习笔记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循循善诱,各言其志。 举一反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梁启超《孔子与儒家哲学》 “...

  • 孔子“言”

    孔子“言” 昔圣人 曰孔子 平生事 最慎言 立四科 次言语 最敬畏 圣人言 不学诗 无以言 不知言 无知人 读诗书...

  • 【五律】囊涩一乡农

    【五律】囊涩一乡农 文/林海 天涯人已老,囊涩一乡农。 池上红荷艳,村前碧水淙。 羞言寒室志,愧对庙堂钟。 又入瓯...

  • 《诗经慢慢读》,美慢慢品。

    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 梁启超言:真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李山老师是专业学者,他讲述传授知...

  • 阳明心学之四2019-01-12

    不端不装,千万别给自己贴标签 论语中有段“孔子与诸弟子言志”的内容,说的是,孔子和弟子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四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农山言志”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jr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