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声波大银
九月开学季,孩子和家长忙起来了,人贩子也开工了。
客户办公大楼附近有一个开班往返区县的汽车站,整日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对三十出头的夫妻正在门口撕扯着吵架,女人看样子已接近崩溃,男人一脸丧气任由其打骂。
「我也不想啊,那也是我宝贝儿子啊!」男人噎着嗓子吐出这么一句话。
「日你妈哟你个龟儿子,老子跟你没完,你以后就跟着手机过!」女人反手一个耳光,男人顺势颓然坐到地上,放声大哭。
孩子丢了,警察来了,众人散了。
我来说说这类二逼(是的,我对这类人的恨大于同情)家长是怎样一步步把自家孩子推向不测的。
安全意识迷之寡淡,自我膨胀能飞上天。
今年六月份,我在某二线城市出差,傍晚时分闲来无事,骑着共享单车上街遛弯。
一路上见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沿着宽阔的步道散步,一家几口其乐融融。其中有些孩子也骑着各种车子,三轮、两轮、脚踏或是脚蹬的那种滑板车在玩,步道上来往行人得注意避让着他们,随他们自由自在,嬉戏玩耍,倒也无伤大雅。
时不时的,这自由就越了界。有些胆子大的孩子,会在自行车道上骑行,甚至是逆行。更有些三岁左右的小娃,也费力搬着滑板车,在车道上哗啦啦滑行着,家长则走在旁边,以身作庇护。
终于在看到第三个这样的孩子后,我下了自行车,问起一个老大爷「这是您孙子啊,虎头虎脑的蛮壮实,这么玩车子有点危险呐!」
「诶?怕啥,谁敢撞还是怎么的?!」大爷虎躯一震中气十足,直接把我吓得不敢接话儿了。
电动车一辆辆急驰而过。
这个城市里,大多数人以此为交通工具,上下班时街上黑压压一溜多如蜂群,什么三轮四轮红绿灯的,统统不惧,见缝插针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小巧便捷来去如风。
望着祖孙俩渐行渐远的背影,一恍惚,我仿佛看到他们周围自动开启了保护光圈,前后还有四个差役踱着方步,举着四个牌匾,上书「肃静」「回避」。这架势,大概是回到家分分钟就有王位要继承的。
敢情这是提着孩子跑大街上豪赌来了——我看谁敢!!
这么爱手机,生什么孩子啊?
现代人多多少少都是低头一族,几乎整天离不开手机。这事见仁见智,纯属个人自由,懒得评述。但如果涉及到其他人时,能不能从那么繁忙的手机「业务」中抽出点注意力,应该不会损失千儿八百万的。
一对一与人吃饭时请放下手机,这是为人基本礼仪,不然下次请把手机安插到对面座位上陪你吃去。
乘坐扶梯上下时请尽快抬头走开,别杵在出入口像根柱子,害人心里发痒想要飞起一脚,送你丫上天。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做爸爸的,你手机里到底有多重要的事情,以至于你能在鱼龙混杂的汽车站里,心大到把儿子搞丢。
别忙着声讨爸爸带娃不上心,向来以伟大无私著称的妈妈们,也不见得都是好样的。
去年4月份安徽某处某小区,这种惨事儿,每年都有一部手机就能满足你的人生需求,就别生孩子了,好吗?
这么没脑子,生什么孩子呢?
还是这个汽车站旁边,有个十字路口,常年有一批黑车司机和汽车站竞争拉客,他们把车子停在路口一处空地上,周围紧挨着的都是餐馆和住宅小区。
总有一群小孩子在那里玩耍,大的不过七、八岁,小的只有两、三岁。
就这个暑期里的一天,我从客户的朋友圈里看到了这么一张照片。
两岁小孩被司机倒车压死,现场醒目的血迹和孤单的玩具我当时就脱口而出「该死的傻逼家长」,回到家还跟妻愤怒讨论着这个事情。这种人就是传说中应该「先经过考试认证才配有生育权」的物种。
这种家长总像闹着玩儿似的随地放养自己家孩子,把孩子扔进大自然里任他横冲直撞,或是压根就赌定了别人不敢对他的孩子横冲直撞。
一人没脑,两家受害。
这些赌徒式父母,能不能长点脑子,少祸害自己和别人呢?
怎么办?
说了这些,大多就是发自内心的愤慨,这类事情屡见不鲜,又屡劝不止。
父母都说自己无比关爱孩子,其实这种话很容易就不攻自破。你在哪里投入的时间精力最多,哪里才是你的最爱。
道德与伦理,并不能杜绝这类惨剧的发生。唯有社会制度与行为规范的不断完善,才能行之有效地降低孩子遭遇不测的人为概率。
不妨就像西方某些国家针对个人家庭的监管那样,孩子要有他自身不可侵犯的权利,家长也要有义务做好监护人该承担的责任。打骂、虐待、玩忽职守则相应地剥夺其监护权限以示惩戒。
家庭职责与社会福利甚至是工作收入挂钩,建立档案进行信任度评级。对于照成重大过失的家长,降低其社会和工作认可度。自己孩子都搞丢了的人,有什么脸面在社会上混,在工作中又凭什么取得别人信任?
好吧,我在说胡话呢。只拜托做家长的,长点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