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读大概需要5分钟左右)
积累产品方法论,不做需求传声筒,今天将为大家介绍一个特别实用的产品方法——快速测试。
所谓快速测试,即将经过严密论证的需求或想法投入快节奏的实验当中,透过对实验结果的深入分析去对产品做出不断反思与优化的过程。
毕竟我们都不是乔布斯,也并没有创造需求的天赋,我们能做的就是以最小的成本去快速测试可能会对产品未来走向产生重大影响的想法,要实施这一方法,主要有以下环节:
*明确优化目的
*分析
*提出实验策略
*排定实验优先级
*投入实验
*分析结果,反思、学习
明确优化目的
很简单,即明确此次优化主要是为了测试产品-市场是否匹配、提升用户体验还是促进用户增长,优化目标不同,对于后续分析及提出实验策略的影响南辕北辙,所以在真正投入快速实验这一方法前必须首先明确目标,并以此作为后续所有人员工作的方向,以避免无谓的资源浪费。
分析
在这一阶段,产品经理要和用户调研人员、数据分析师一起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严密的数据追踪或用户调研获取到的用户行为信息为下一阶段提出实验策略做好充分准备。
在这一阶段,不仅要关注诸如日活、月活等产品表面数据,更要去追踪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整个行为数据,表面数据只能反映产品现状,对行为数据的分析才能真正体现出产品未来的优化方向。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负责的一款产品当中,通过对表面数据的分析发现,用户产品打开率达到80%左右,但实际提交申请的用户比例却极低,仅占打开产品用户的15%-30%左右,这不禁让人唏嘘,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跳出率呢?后来我们通过增加埋点将用户从打开到提交申请的整个过程的行为数据完整的记录下来,对这些数据经过严密分析后发现大部分用户在上传证件照片时或者反复点击照片上传区域但未成功或者反复退出重进才完成提交,我们这才发现原来问题可能出在了证件照片上传这一环节,随即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小测试验证了这一猜想——在用户进入产品申请流程之前增加一个简单的文案提示,提前告知用户该产品的申请需要用户提前准备好证件照片,通过一周的测试发现果不其然,申请数据有了明显好转,在后续的优化过程中我们也重点优化了这一环节。
可以说,分析环节是整个快速测试的核心环节,盲目测试只会不断浪费公司资源却丝毫不会收到任何效果。
提出实验策略
用户从来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用户需求只能靠我们自己去不断发掘,因此在做好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应鼓励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大胆提出实验想法和策略,集思广益,因为仅靠产品经理自己去提出想法很容易局限在自己的领域而导致某些盲区,而产品经理则要做好这些想法和策略的收集、提交、管理及对这些想法的测试和跟踪报告工作。
排定实验优先级
为了尽快测试对产品最有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想法和策略,尽快确认产品最优的优化策略,我们需要将所有想法量化,以便快速确定实验次序,量化的维度和指标并没有严格限定,但应包含这些想法对产品的影响极其实现难度,每个团队应该在各自设定的所有维度上对所有想法和策略依次打分,以此作为排定实验优先级的重要参考。
因为每个人打的分数都有很大的主观性,优先级的排定也并不是以这一分数作为唯一参考,因此各个团队在为每个想法和策略打分时不必过分纠结扯皮,快速投入实验才是重点。
投入实验
在排定了所有想法和策略的优先级后便可以依次将想法和策略快速投入测试,这一过程便只需将预定的想法和策略原原本本的付诸实施,如果结果明显成功或失败便可迅速进入下一阶段,若测试结果不太明显也不必通过延长测试时间或增加测试投入去试图改变测试结果,此时应当果断放弃快速投入其他测试。
分析结果,反思、学习
测试结束后,应当安排相关人员,如数据分析师等对实验结果进行翔实的分析,并作出完备的分析报告提交给所有人员,作为产品经理,若测试成功则应着重总结此次实验成功的经验为未来做好贮备,若测试失败也应吸取失败教训、反思失败的可能原因,避免未来继续在同样问题上浪费资源。
以上为今天的所有内容,期待与各位下次见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