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决定记手帐。
在网上比对了很久,选了心仪的手帐本。收到本子的当天,就郑重其事地开始写手帐。
我看中的只是手帐的功能,提高自己每日做事的条理性和效率,美观不美观的,倒在其次。
所以,我写的手帐都很简单,既没有贴图,也没有手绘,主要写当日计划,一条一条地,列下来。
只要是我当日的安排,提前能想到的,都会写下来,没想到的,会在当日晚上补充上去,这样比较灵活,不会因为“提前没计划”而产生焦虑感。
比如说阅读哪本书、写文章、需要买什么东西、参加什么活动,甚至打算看什么电视剧、电影都会写下来。
还会在手帐空白的地方,记下阅读中遇到的好句子。
比如说,2019年1月31日,周四,我的手帐内容是:
□NCE Lesson 13(考研时背过新概念英语,后来就一直放下了,今年打算重温一遍。)
□《走出荒野》[美]谢丽尔.斯特雷德(当日计划阅读的书名。)
□学习计划表美化(前面制定了一个计划表,比较粗糙。)
□《Moment in Peking》(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英文版,计划每日读一部分英文作品。)
□抄经(这个是为了练字,也可以静心。)
□超市采购(临近春节,需要采购年货。)
□教果果做手帐(果宝看我每日写手帐还挺有趣的,也想学习一下,她想做图文并茂的那种。)
□电影《哈利波特1》(果宝在读文字版的《哈利波特》,为了进一步激发她的阅读兴趣,陪她一起看电影版的。)
那日的手帐空白处,我摘抄了一点读书笔记:
让日常阅读成为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走出荒野》扉页
巨大的幻灭,会生出更大的希望。——威廉.莎士比亚《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手帐可以180度平展,就摊开在书桌上,过去过来,都能看到,上面固定卡着一支笔。
每完成一条,就顺手在后面打上勾。每次打勾时,都特别有成就感。
到了晚上,看到计划全部完成,内心更是觉得充实喜悦。
那种按计划进行,有条不紊,一切完全在自己掌控之中的感觉,真的是很美好。
刚开始,兴致很高,刚好那段时间也是假期,每天都记,坚持了一段时间。
及至孩子们开学,生活变得忙碌起来,但也很有规律。
早起后,就是送孩子上学;上午写文章;中午,吃饭,睡午觉;下午,阅读,或者处理一下琐事。
日日如此。
规律到根本不需要提前规划,只需要按部就班去做就好了。每天的内容都大同小异,记手帐似乎也就失去了意义。
渐渐地,有些懈怠,不再把这件事当作每日必做之事。
有一次,整理书桌,顺手将手帐本归置进书架。
然后,就不再打开,一直搁置了。
刚刚过去的周六,无事时,随手翻一翻读书笔记本,上面记录的是我已经阅读过的书目。
不翻不知道,一翻才惊觉,过去的这段时间,自己读书的速度是真慢啊,本数少得可怜,几本名著,几本散文集。真是羞于提起。
再打开手帐本,看到:1月28日,阅读《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1月29日,《今晚去哪里》(陈丹燕);1月30日,《我的旅行哲学》(陈丹燕)……几乎是一天一本的节奏啊。
不记手帐的这段时间,一本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续借一次,两周才完成阅读;《包法利夫人》,快两周了,才看三分之二。这效率,真是太低了!
再看看其他,重温新概念的计划搁置了,看经典电影的计划乱了,运动计划乱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来,干脆忘记了。
唯一坚持得比较好的,就只有写作这件事了。也许,写作是真正的热爱吧。但这也许仅仅是借口。
阅读不也是很热爱吗?每天都会去做,效率却很低下。
看电影不是也很有趣吗?却总是搁置,一推再推,甚至让它毫无容身之地。
复盘至此。
第二天,起床洗漱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下当日的手帐。
计划的第一条,是把《包法利夫人》剩下的三分之一读完。
当天下午,我就读完了。要知道过去的两周时间,我才读了三分之二呀。
中间,还完成了其他计划之内的事。
只有最后一条没完成,“如果有时间,写篇文章。”岩同学第二天期中考试,她需要我帮她报报听写,提问一下知识点,这个占用很长时间。另外,连续写了六天,也有意想休息一天。
久违的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觉又回来了。
这一次,我想我会把记手帐这件小事坚持下去,就像坚持阅读、坚持写作那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