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是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在12月18日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会上,对10位对改革开放有着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授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其中就包括已故新加坡国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光耀。
说到改革开放,就不能不提新加坡,新加坡模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一直中国大陆学习的典范。新加坡从建国开始不到30年的时间里,建立了廉洁高效的政府,繁荣稳定的经济,一个文明开放的社会。这不仅是中国政府所追求的,也是对全体中国国民的承诺。从1978年小平同志访新之后,就明确了中国要学习和借鉴新加坡的治理模式,从90年代初中国大陆就不断派遣各级政府官员前往新加坡学习公共管理,经济管理等课程。而这一整套模式的创立者就是李光耀。
值得一提的是这么一位对中国影响深远的人,在1960到1970年代的十年间,在大陆媒体中被称作帝国主义的傀儡,走狗,之后不到十年的时间其身份又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出现在媒体中。
李光耀祖籍广东梅州,新加坡早期是英国殖民地,人口主要是清末从广东福建沿海迁居的华人,李光耀早年在英国留学期间接触到了社会主义思想,受其影响逐渐产生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想法,但李光耀在执政期间却是长期镇压共产主义运动。回到新加坡后的李光耀在历次工人罢工中作为代表与殖民政府谈判,使他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1954年李光耀和新加坡的华人左派学生和工人领袖组建人民行动党(新加坡唯一执政党)与马来亚共产党合作争取新加坡自治。新加坡自治之后,李光耀为了经济发展有保障开始谋求新加坡与马来亚合并组成马来西亚联邦,然而这种诉求招致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为了打压新马合并的反对声音,李光耀拘捕了大量的马共人士,其中包括新闻记者和学生,李光耀也为此饱受西方的批评,以专制独裁著称,但李光耀从不理会这种批评,他认为亚洲国家没有必要践行西方的价值观。
1965年新马合并了不到两年,马来人担心华人成为马来西亚政治主流,逐渐产生政治分歧,华人与马来人种族冲突不断从而将新加坡“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同年8月新加坡独立,为求生存新加坡在经济和政治上选择亲西方,新加坡是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唯一一个由华人建立的国家,对新加坡有种天然的亲切感,但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新加坡十分“反华”,比如在国际争端中紧跟西方立场,渲染中国威胁论等。对此李光耀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中国人,就如肯尼迪总统不是个爱尔兰人。慢慢的,世人会知道,新加坡姓李、姓高、王、杨、林的人们,外表上是中国人,说着华文,然而却与中国人不同。我们有中国人的血统,我们不否认这点;但重要的是,我们以新加坡的立场思考,关心新加坡的权益,而不是以中国人的立场,为中国人的权益着想。
文革期间,中国对外的交流基本靠输出革命,也就是号召其他国家的工农团结起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受这种思潮影响世界各地也相继出现了一些“革命团体”,例如日本赤军(极左翼恐怖组织),浪漫的法国人还拍了一部电影叫《人民解放军占领巴黎》讲的是6亿解放军进军巴黎,让法国成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由于对外输出革命使得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变得很差。新加坡也同样不例外,所有跟毛泽东著作有关的书籍被全面禁止,携带相关材料的人也遭到逮捕。在那个敌我分明的年代,李光耀被冠以“帝国主义的傀儡”“李光耀傀儡集团”“走狗李光耀”,还有诸如“英国人裤裆里钻出来的”等云云。在当时的《人民日报》里此类称谓多达94次,基本成了李光耀的标准头衔。
新加坡独立之后,李光耀积极鼓励创新,吸引外资落户。开发裕廊工业园区、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反贪局,并进行教育改革,使新加坡成为亚洲最繁荣的国家之一。这些政策中国人看着会觉得特别眼熟,我们后来的改革开放也借鉴的这种模式。
随着文革的结束,高度务实的小平同志上台后,中国不再对外输出革命思潮,也不再搞意识形态对立,这大大改善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同样务实李光耀也就没有必要再对中国保持敌意,开始设法和中国接触,1971年乒乓球外交之后,《人民日报》也最后一次批评李光耀为“走狗”,此后就随着李光耀访华,他也慢慢的成为“老朋友”。
从“傀儡”到“老朋友”,这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华人都是务实的民族,不管是李光耀还是邓小平都是如此。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也使得合作与对立的界限并没有那么的清晰。
1978年小平同志访问新加坡期间,看到新加坡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时就明确指出新加坡模式就是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不仅仅是经济方面要学习新加坡,社会管理方面新加坡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资源。文革结束后混乱的社会治安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从80年代开始大陆不断派遣官员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中国官员培训班”学习公共管理、经济管理等课程,截止到2009年一共培养了12000名大陆的各级干部。
1988年9月李光耀访华,《人民日报》首次称之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从1976年开始到2011年的35年里,李光耀到访中国33次,几乎每年都会访华。作为一个华人李光耀对中国的文化有种执着的迷恋,每次访华都要去中国的名胜古迹看看。2015年李光耀逝世后,中国在发往新加坡的唁电中依旧称他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公众号:风说帖(LPF2580-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