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064453/8d37b2ba3beb7be4.jpg)
说起味道,我们所有人都会非常自然的联想到美食、烹调、厨艺等等,这些明显的打上了现代生活里很多文化元素的烙印。但实际上,味道这玩意儿是真核生物最早演化出的一批感知世界的信号。所以味道既可以用文化视角理解,又可以从演化视角理解。它的改变曾经强烈影响着物种的存灭。
除了最近100年以来的人类,所有的动物一辈子都存在食物充足期跟食物短缺期的交替。这是因为地球上大部分的地区,果实都只是在一年里的某几个星期才成熟,所以为了增加生存的概率,每种动物都进化出了在有食物出现的时候,要吃比当前需求量更多一些的食物的这么一种行为习惯。更有意思的是,在上万年的演化进程中,人类自身把准确识别能量的能力,差不多就等于了识别出甜味儿的能力,以尽量多地吃“糖”,去应对食物短缺期,获得生存优势。特别是还进化出来与之相配的,把富余的能量存储起来的功能,那就是把它们变成脂肪。
而技术的出现,几乎改变了地球表面每一平方公里的陆地,食物对现代人来说无时无刻都是富余的。可是,仅仅只有100年的持续时间,食物富裕的作用远远不足以改变人类的对食欲&味道的作用的基因。所以在这个天性与客观条件相悖的阶段,人类在饮食上出现了失衡。
目前来看,还没有什么力量制衡我们与生俱来的过分的食欲,每个人都拼命地吃,以及喜好甜味的感觉。所以肥胖跟肥胖后续引发的各种问题就给现代人带来了最大的健康困扰。
即便是不存在肥胖问题的人,其实也难逃这个厄运,他们很多人都花费了更多的能量跟精力,想法控制食欲,或者是想法把脂肪消耗掉。
而人在感知气味上的差异,客观上说更多地体现在有和无,并不体现在好与坏。 好跟坏只是我们凭主观体验跟文化教育得出的一个综合印象,这个评价体系很不稳定。
哪怕是相同的葡萄酒用不同的瓶子端上来,一个是豪华包装,一个是廉价包装,喝的人都会感受到不同的味道。而且相当多的人都言之凿凿地认为,一个比另一个口感好太多了。所以, 一切跟味道有关的评价,都难以避免这些主观因素的影响。
当我们了解了食欲和味道这种最最原始的生物本能后,给我们的明显启示至少有几点。一是我们明白了技术持续增长这件事,从不同的时间跨度看,评价很可能完全不同;二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优势,并不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要客观分析并评价其利弊,要考虑事物的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比如食品的丰富却带来了肥胖症等负面影响。三是关于味道的好坏,这样的评价很难跟主观判断跟文化因素分开,这类事情的评价体系是很不稳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