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山舍的女主人,纯属意外。
3月21日下午4点左右,我们从乌石山(天池山)山顶快步下来,走进山脚下最近的村落,并习惯性地去寻找一些旧宅老院。
村落坐北朝南,一排排房子几乎并列着依山而建。无需走近看,我就知道每户人家家中的大致排列——土灶原本深居简出,并喜欢靠近后墙而居,不想让那自己胸膛里冒出的黑烟熏染一家人的面庞,紧靠灶头的就是大菜橱和大水缸,方便家中女主人烧煮。虽是泥土大火烧制的、木头排列组合成的,却心甘情愿做灶头的伙伴,听从女主人早晚间使唤。因为村级自来水改造,大水缸功能也发生了改变,除腌菜外,空闲时就用来盛放杂物。房前屋后,如果还有八九个平方闲地,经村委会允许,主人家就会盖起一个矮披屋,或把灶头重新安置在那里,或者就简单用作猪栏和羊圈,来一个鸡鸭成群,六畜兴旺。
椭圆水缸说心里话,我每次到远山观瞻,并有走村入户的时间,总想看到一些吊脚楼式或干栏样的农房,但常常是失望而归。沈从文那些反映湘西百姓生活起居的散文,对我的影响,恐怕早已触及灵魂、深入骨髓。
因为文友陈君和他夫人有买农家土货的习惯,就随便问了一户人家有无土鸡子可卖? 还没等人家回应,路过的女主人就说 :“我家里有!”
既然她这么热情,就跟着她一路向南走来。这是一条新修的上山路,泥泞的路面铺上了一层薄薄的河砂,因为车轮不时滚过,难免高高低低,还有些硌脚。
公鸡上树(鲁公子提供)大概走了百来步,踏进高高的、竖格子的铁制大门,眼前忽然一亮: 好大的院子啊,除新挖的修长水道外,周边生长着天然的杉松竹林,并补种一些城镇公园里常看到的而在我是叫不出名字的大树和小草。回头一看,那是一栋别致的小洋楼,羞涩地偎依在小山坡北边,安静且恬然。在小洋楼的东边,是生机盎然、绿成一片的菜地,在菜地的末端,还依然保留着农家的风格——矮披屋(小灶房),还好没有了猪栏与羊圈。进入矮披屋,见女主人麻利地把一只只土鸡子装进薄膜袋,鸡子壳白白净净,让人十分喜爱,并一时间仿佛闻到了炒制好的饭菜香,把自己带进了一家子人围坐在木桌边食用晚饭的场景。(未完待续)
陈水河整理于2021.4.26早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