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人生是关系的组成:
了解人际关系的迷雾;
治愈型关系的存在;
命运取决于人际关系的质量;
幸福感取决于人际关系的质量(哈佛75年研究的成果)
学习从关系角度看问题的方法。
2、性格是内在关系的呈现
1)了解内在关系形成的过程和原因
2)了解和把握形成的因素
3)调整和完善可作为的部分
4)看到“我与你”、“我与它”的关系模式
选择、构建和修炼“我与你”的关系;选择并合理使用“我与它”的关系。
二、关系的角度看问题
1、看到关系模式,了解关系模式,选择适合的关系模式,将会创造不一样的人生。
2、期待的理想关系
1)亲密关系:甜蜜表达、及时反馈、欣赏接纳、包容支持、独立交融的滋养型关系。
2)亲子关系:平等尊重、接纳支持、成长交融、坦诚温暖、激励动力的滋养型关系。
3)较亲密朋友:独立尊重、适当给予、平等舒适(距离),真实坦诚,创意营养,照见接纳,适度开放。
4)一般朋友:距离尊重,各取所需。
3、现实的关系状况
1)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良好
2)较亲密朋友关系:距离较远,自我保护过度
3)一般朋友关系:
礼貌友好、投其所好、拘谨而封闭,我高你低、防备敏感、易伤、自我价值感不足、我不够好、我不行、自我接纳不足。
4、其它
1)瑜伽课堂的关系期望:独立、独特,距离、不亲密;
需求:享受自主及不卑不亢的自在;
排斥和抗拒过于亲密的关系。
2)梳理出关系需求是:平等、尊重,了解自我需求,开放、从容,自我接纳。
关注内在关系中的,我高你低的需求,这将影响关系的进入和发展。
3)用关系的视角看问题:
在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中感到不自在和不舒服,对关系的防备心态—世界是不安全的,通过批判性外界的的方式来证明自我。
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盲目地崇拜和羡慕比自己水平高很多的人,另一端是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人。
4)在关系中照见自我
无时无刻不在关系中寻找价值和存在感,并常常受挫,更强化了自己内在关系的不良模式:“我不够好,我不行”。
根源:自我接纳不足,内在关系为“我不够好”。
5、尝试在关系中观察、思考,用关系理论加以实践,尤其是在新的、初始的关系中。
三、从关系的角度看性格:自我和他人
1、自信,是用关系视角来解读:
就是充分相信自己的另外一部分;
既内在父母对内在孩子充满自信。
2、关系中的主体是我,客体是万事万物。
精神分析的说法:内在的关系是内在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性格是内化到心中的关系。
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内化到我们的内心,然后我们将它投射到对外关系当中,实现循环、轮回,不断的重复。
3、许多关系并不是真实存在,只是我们关系模式的投射。
某些孩子乐于与人交往,不易在关系中受挫,因为他们内在关系良好,能够用积极的方式解读关系。
4、塑造健康的内在关系模式
将竞争、不友好、比较、不支持、看笑话的关系模式调整为合作、共赢、适度竞争、友好、温暖的模式。
5、命运与贵人
笃定地相信自己就是贵人,一定会遇到贵人,会把遇到的任何机会都是为遇到的贵人,塑造这样的关系模式,可为自己营造健康有利的关系。
父母是贵人,就会让人的内心深处住着一个贵人,在外部世界就会呈现时刻遇到贵人。
6、如何构建更健康积极的关系模式
1)了解自我内在关系模式并全然接纳;
2)思考并确信期望的关系模式;
3)相信并营造健康积极适合的新的关系模式;
4)坚定的实践,并坚信健康积极的关系模式的现。
四、投射和认同
1、投射,就是把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当下关系模式当中;这样的关系也许并不存在,而是强加于他人身上。
例如:把自己想拥有的不喜欢的特质或事件说到别人身上拥有。
2、认同,就是关系中产生的感觉,在他心中早就拥有。这样的关系原来存在,只是重新体验。
3、被动攻击是指表达愤怒有问题(也许将愤怒压抑到潜意识当中),出不来,并换种表达形式,也许通过无意识的不执行的去表达愤怒,不产生直接的对抗。
五、形成第三只眼
1、均匀悬浮意识,一边注意,力放在来访者身上,另一边的注意力放在咨访关系上。
2、形成第三只眼的核心是:
1)了解他想表达什么
2)他想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3、我的关系模式是:我比你好,你不够好
这是自我内在关系的投射:我不够好
如何在关系中成长:
了解“为什么我不够好”
穷尽举例“我不够好”
接纳“我不够好”
坦诚并展示自己的不够好
在自己不够好的关系当中愉悦的成长。
六、权力规则和珍惜规则
1、权力规则
别人对你使用权利规则,他是为了实现自我目标和目的,首先要判断是否与自己目标一致、职责所在,若不是可以对怼回去。
2、恋爱是深度关系
当我能看见你,我也就看见了我自己;(投射)
“我与你”关系的照见;
关系极其重要,只有在关系中才能够成为你自己,通过关系照见自我,体察自我,并自我成长。
尊重你的感受是一切的根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