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起于前一阵“青岛市图书馆”公众号的一个有奖留言活动,分享关于“你或者孩子童年时期的阅读故事”,回忆起和我家两娃这些年来亲子阅读的很多趣事。恰逢4.23世界读书日,借此文略记一二,以免遗忘于匆匆流逝的时光之中。
加上最近后台消息较多求推荐儿童阅读书单,尽管每个孩子兴趣可能不同,我也没有权威书单,但我家“过来娃们”的一些书单,也许可供参考。
image我和孩爹都喜欢阅读,从小就爱。对我们来说,阅读就跟吃饭喝水一样,是我们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书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所以,对两个孩子来说,不需要刻意引导阅读。喜欢读书,睡前读读书,如厕拿本书,出门带本书,生活好像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老大阿布小时候,家里就堆满了各种故事书、绘本,当然我挑的很多书他也不喜欢。他偏爱科普、交通、工程类,最爱斯凯瑞系列,尤其是《忙忙碌碌镇》、《轱辘轱辘转》以及《消防站的一天》、《飞机场的一天》。可怜我一个密集恐怖症患者,面对这种场景极其热闹的书,总得强忍着头晕,硬着头皮一遍遍地陪读。很快地,这几本书就被他翻烂了,缠满了胶带,如今被列为我家馆藏级别的书。
image他的幽默天分,在读“路德小兔”这套书的时候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那时他还不太会说话,但已经能领会这只逗比兔子的恶搞行为,每次一翻开这几本书,就乐得嘎嘎大笑,前仰后合停不下来。可惜这套书已经绝版,貌似各大网上书店都已搜不到。
image《第一次发现》丛书他也非常喜欢,这套儿童科普胶片书,涉及天文、地理、工具、技术等很多类,制作精良,画面逼真,满满的电影即视感。每次带阿布逛新华书店,他必带回来一本,慢慢地也攒了一大摞。
对情感类绘本,比如各大权威育儿书单必备的、备受N多人推崇的优秀绘本《青蛙弗洛格》和《不一样的卡梅拉》,以及经典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就不太感冒。
但这些书虽然不喜欢,却说不上厌恶,只是无感而已。而以下这本,却可以列为他最痛恨的书籍,没有之一,那就是《大卫,不可以》。第一次翻开 ,他就被这页强烈冲击感的“挖鼻孔”画面吓了一跳,以后每次一看到这本书,就一脸深恶痛绝地让我给扔到窗外去。结果,这本书就真的在我家窗外待了好多天,拿回来以后也一直束之高阁。
image我也曾盲目跟着经典走,试图扭转他的兴趣。但后来发现,任何经典都敌不过孩子的喜欢,开卷有益,爱看什么看什么吧。
后来慢慢长大,他的阅读面自然越来越广,从《马小跳》、《小屁孩日记》、《君伟上小学》等校园小说,到《荒野求生》、沈石溪动物小说,再到中国十大古典名著,以及很多像《左贺的超级阿嬷》、《九月的冰河》、《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这样的国际获奖优秀书籍。
特别要说的是这两套书,受他爹酷爱历史的影响,这两套书给他的历史启蒙教育起到了非凡的奠基作用。
也许是为了弥补自己童年的缺憾,他爹给精心挑选了这些优秀连环画。这些连环画有很多版本,但《三国演义》,首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西游记》首推河北美术出版社的。从一年级开始,很多他都反复看过很多遍,为以后阅读文字版打好了基础,对于《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里的很多细节内容都了如指掌,没事就拿出来把我考倒,以此来获得成就感。
image还有这套“一生必读的经典中国十大名著”系列,以及”少年读史记“系列,也是他反复读过的,以此为基础,他才更有兴趣和基础阅读成人全版的。
image今年他就要小学毕业,最爱语文,可以五分钟脱稿流畅讲完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的朝代更替,看来升入初中以后也会喜欢历史,这些都得益于他平时的阅读积累。
他小时候看过的很多书,现在又每天陪伴着妹妹继续发光发热。
image不过,妹妹还不到两岁,现在还只能看一些低幼类图书。尽管如此,也已有了很多读书趣事:
从她两个多月开始,我就给她读书,读得最多的是《百年优秀儿童诗》这套书,文字优美富有韵律感,朗读起来口感更好。后来一看到书里的萌娃,她就会露出甜甜的笑,然后伸手触摸。关于这套书,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儿童节特刊|释放内心的孩子——推荐一套优秀儿童诗集》。
从10个半月开始,她就每天翻看”撕不烂翻翻书“这套巴掌大的小书,喜欢盯着书上的小人看,可以安静地看好一会儿,有时拿倒了也读得聚精会神。
再大点,就每天都翻看《培生英语》(预备级)这套书,几乎都要翻烂了。
有几本绘本,深得她喜爱:
我比划着给她读《蹦》这本书,夸张地模仿每一种动物往天上蹦的动作,乐得她哈哈大笑,停不下来。
像《拔萝卜》这种重复结构、规律明显的书,可能比较符合孩子的思维。尤其结尾,我大声且高兴地说”哎哟,终于拔出来了!“,她就会使劲往我身上倒,模仿他们的摔倒,然后笑得开心极了。
《小金鱼去哪了》这种有点探索乐趣的书,从每一页中找到小金鱼,估计这么一个小小的成就,就能带给她很多满足感。
每次看《抱抱》这本书,她就深情地拥抱自己、拥抱我。
这些小故事数不胜数。
image她最喜欢的事之一,就是把书都从书架上拿下来,混乱地堆满一地,然后坐拥书城地翻书。
image后来,我选择了用声音来铭记亲子阅读的点滴时光,于是在喜马拉雅开通了电台,把陪伴孩子读书的过程录音下来,不排练,不纠正。我喜欢这种自然状态的亲子阅读,记录孩子成长过程中永不再来的惊喜瞬间,因为孩子的创造力根本无需排练。
写了这么多,貌似我对亲子阅读这事儿很在行,其实在培养阿布阅读的过程中,我犯过很多错误、走过很多弯路,写下来又是另一篇文章。但还好,老天给了我一个机会去改正,那就是我家小依。
现在,我觉得自己最大的一个改进在于:我变得变得比以前更”佛系“了,不再在乎读书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结果,也不再去盲目跟风。只要他们享受这个过程、乐在其中,让书陪伴他们快乐成长,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