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500字随笔散文
初中学历的百万身价老总自述:我不遗余力为家乡拍首部电影

初中学历的百万身价老总自述:我不遗余力为家乡拍首部电影

作者: 鲁吁视野 | 来源:发表于2017-02-21 12:50 被阅读116次

怀着一份对家乡的感恩之情,早在一年多前,我就萌生了报效家乡的意念。在经过一番长期思虑和策划后,产生了为家乡打造首部电影的构想。于是,根据牡丹亭奠定大余作为“爱情圣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我组织了一个专业团队,齐心合力创作和拍摄大余首部电影《梅岭之恋》。

王忠东在电影开机仪式上讲话

近半年来,在大余县(江西赣州大余【编者者】)委县政府的热情关心大力支持下,在全县各级许多领导的鼎力帮助下,在全球大余人的广泛关注下,在许多权威媒体的宣传推动下,电影《梅岭之恋》先后开展了选景、取景、拍摄,完成了前期的外景拍摄和剧情拍摄工作。

好比万里长征只走了近半,接下来的后期制作还要一个近半年的漫长过程,包括剪辑,特效,调色,配音,音乐,音效,录音,合成。还要做广泛的宣传、推广、营销工作,最终要实现在全国院线、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影视门户网络上三个渠道全面播映的目标,争取在国内外拿奖。

要实现上述目标,取决于这部电影艺术感染力的强度和思想内涵的深度,更取决于县领导支持的力度。有了上述“三度”的支撑,《梅岭之恋》在全国公映后一炮而红也不是没有可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梅岭之恋》无论是从摄影还是演技,都是可圈可点的,这些都决定了这部电影具有值得期待的艺术感染力的“强度”。

从其思想内涵上来说,它把我们梳理总结的大余“七种文化”的元素都体现出来了(即:1.牡丹亭的爱情文化;2.梅岭驿道的乡愁文化;3.世界钨都西华山的“钨文化”;4.王阳明的心学文化;5.(周屋)周敦颐的理学文化;6.三年游击战的“红色文化”;7.丫山的儒释道三教杂糅的“宗教文化”),成为“大余是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县域之一”的文化指征。

王忠东生活照

可以肯定地说,将剧本的思想内涵作对比,《梅岭之恋》与《庐山恋》、《山楂树之恋》相比,绝对是高胜一筹。因此,从“文化内涵”的“深度”来看,也可自信。

而县委县政府支持的“力度”之大,我更是深信不疑,因为我在这些日子里耳闻目睹了曹书记、钟县长、邓副书记、温常务副县长、何常委部长、侯副县长、吴副县长等县领导对这部电影的热心支持和付出,也看到了文广局钟局长、广电中心彭主任、人社局严局长为电影操劳奔波,还有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对我们拍摄工作的支持、免费提供伙食和配合协助拍摄……

各位领导有恩于我,我感恩在心,有了一定信心,却也难免感到力不从心,毕竟本人文化疏浅,只是一个初中学历的农民出身;论财富,也远远上不了大余的“富豪榜”。用我姐夫的话来说就是:“没文化的人做有文化的事,小老板做大老板的事”,难免有时像“唐•诘柯德大战风车”、“武训乞讨办义学”,其实就是“傻人做傻事”,但我乐在其中。

因为,我深信这部电影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它是大余第一部,也是赣南第二部。10年前,赣州市委市政府主导拍摄的电影《赣南之恋》,为赣南脐橙成为国际品牌注入了文化的品质和魅力;30年前,电影《庐山恋》为庐山成为国际最具人气的旅游名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我们大余县委县政府列入重点文化项目的电影《梅岭之恋》,也定将为大余成为全世界最具魅力的旅游胜地而立下不朽功勋。

因此,那些为电影《梅岭之恋》做出大义、大度、大爱付出的人们,将功不可没,青史留芳。

《梅岭之恋》主题曲简谱

【本文作者简介】王忠东:初中学历,自强不息。电影《梅岭之恋》总制片人;江西大余杰出乡贤;江西新标派广告装饰工程公司董事长,东莞艺力广告公司董事长,东莞诺汇清洁公司董事长,赣州力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本文责任编辑】鲁吁(青年作家、诗人、编剧。初中学历,自学成才,长篇小说《愿我们终会与幸福相见》获掌阅移动阅读首届全国征文大赛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中学历的百万身价老总自述:我不遗余力为家乡拍首部电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zy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