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哲思艺术之家
《局外人》| 再也不见,虚伪的世界

《局外人》| 再也不见,虚伪的世界

作者: 乔安那 | 来源:发表于2017-05-31 13:30 被阅读105次
    作者:(法)阿尔贝·加缪,译者:柳鸣九,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1

    加缪的《局外人》,仅7.5万字(包含译者评价),结构简洁,步步递进。易读,但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是很好的周末读物。加缪的文字有一种抓力,让人根本挪不开视线。在一开篇,他写道: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把母亲的死说的如此冷静?这似乎是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而这个世界,绝不会让你失望。

    故事非常简单。说的是一个普通小职员默尔索如何平凡地生活,如何迷迷糊糊地杀了人,又在最终的审判里被判了死刑的故事。作者用他精炼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一场荒谬的庭审是如何把一个性格冷漠的小职员妖魔化成冷血残酷的杀手的。

    主角:很遗憾,我辈就是蓬蒿人

    男主角默尔索的人设并不励志,对亲情、友情和爱情无所谓,一个人活着也没什么。心中没有什么大志向,甘于平庸。但优点是,他活的很诚实,对于自己不入流的个性,他并不觉得羞耻,也从不刻意隐瞒。让我们从以下几个细节体会一下:

    对于亲情:(今天,妈妈死了。)我走出门外,太阳已经高高升起。在那些把马朗戈与大海割开的山丘之上,天空中红光漫漫。越过山丘吹来的风,带来了一股咸盐的气味。看来这一定是个晴天。我很久没有到乡下来了。要是没有妈妈这档子事,能去散散步该有多愉快。

    对于爱情:晚上,玛丽来找我,问我是否愿意跟她结婚。我说结不结婚都行,如果她要,我们就结。她又问我是否爱她,我像上次那样回答了她,说这个问题毫无意义。

    对于友情:听到他这么说,「现在,你是我真正的朋友,」这是我才受宠若惊。这句话他又重复了一遍,我回应了一声「是的。」对我来说,做还是不做他的朋友,怎么都行,而他,看起来倒确实想攀这份交情。

    对于自己:他(老板)就问我是否不大愿意改变生活,我回答说,人们永远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而我在这里的生活并不使我厌烦。

    默尔索是一个个性单一的人,他对于周遭的无所谓一以贯之。对朋友的暴力行为也无所谓,当朋友邀请他一同参与,他也就参与了,并且糊里糊涂地杀了人。

    究竟为什么默尔索杀了人,作为读者当然希望下文给出一个清晰的探讨。然而我们没有得到答案,剧情的转折让杀人这件事变得不重要的,让事实的真相变得不重要。

    庭审:把母亲送进养老院等于在精神上弑母。

              等等,我杀人和我坟里的妈有什么关系?

    故事也因此来到了高潮,审判来临。是怎么审的呢?

    首先,法庭邀请了第一部分出现的所有人物出庭,他们从自己的观察描述了默尔索是怎样的人。得出的结果是,默尔索是一个把母亲扔在养老院,常年不曾探访,并且在死后也不愿意见最后一面的不孝子。是一个在母亲葬礼的后一天就去游泳、看滑稽电影并且与女人发生关系的薄情人。还是一个对朋友的恶性不加制止甚至参与的施暴者

    控方认为,默尔索「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理埋葬了一位母亲」。(请注意,这里的母亲说的默尔索的亲生母亲,而非案件的被害人。)

    问题是,控方为什么把母亲的往事揪出来?因为「明天将要审判一桩最凶残可恶的罪行,杀死亲生父亲的罪行……他(检察官)认为,一个在精神心理上杀死了自己母亲的人,与一个谋害了自己父亲的人,都是以同样的罪名自绝于人类社会。」

    庭审到了这里,方向已经完全跑偏了,这和默尔索的杀人案有什么关系?而只有默尔索一个人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他很着急地为自己辩护,说的语无伦次。他诚实地交代经过,说起杀人的动机,是因为「太阳起了作用」(那天很热,默尔索因此犯迷糊),从而引起哄堂大笑。庭审匆匆结束。

    默尔索很快意识到了他面临的处境,没有人要听他的话。他们孜孜不倦地讨论他的灵魂,指责带有这样灵魂的人在精神上残害了生母,杀人也必定是故意的。而身为灵魂的拥有者本人,却丧失了对自己的灵魂和遭遇的辩解,彻底沦为一个「局外人」。而原本不致死的无心杀人也变性为由灵魂层面判定的故意杀人,必定是死罪。默尔索绝望了,当庭长最后一次问他是否有话要说,他说,「没有。」

    我宁愿去死,也不向虚伪臣服

    而故事真正让人揪心的点在于,这场不公正的审判究竟将怎样的一个人推向了死亡?

    故事的最后,神甫频频造访,希望默尔索向上帝忏悔。如果忏悔了,也许法庭会因此重新考虑他的上诉。默尔索一直拒绝,到最后,他终于爆发了:

    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但我对自己很有把握,对我所有的一切都有把握,比他(神甫)有把握得多,对我的生命,对我即将来到的死亡,都有把握……既然有一种命运选中了我,而成千上万的生活幸运儿都像他这位神甫一样跟我称兄道弟,那么他们所选择的生活,他们所确定的命运,他们所尊奉的上帝,对我又有什么重要?

    人从出生就被判了死刑,只不过我的命运让我今天就死。你们还没死,只是幸运而已,与你们信奉的上帝没有半毛钱关系。我对自己很有把握,我的命运里没有上帝,因此也绝不向你们虚伪的精神世界妥协。

    默尔索极少有强烈的情绪波动。而当他嘶吼出这一段时,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震撼:他始终忠于自己,忠于并接受自己相信的现实,无论那个现实是平凡的生活,还是死刑。即便用生的希望作为交换,他也绝不投降。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

    写到这里,默尔索俨然成了斗士,用自己的生命献上了无声的控诉。然而不要忘了,他本不必如此,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

    如果量刑合理,他有很大几率可以继续在牢狱里过他得过且过的生活。事实上,在最后的庭审之前,默尔索已经在监狱呆了五个月。他没想过自己会死,所以想方设法如磨时间,适应牢狱生活。毫不夸张地说,默尔索被扔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度都不会死,他是一个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人,除非他让自己死。而让这样一个人宁愿去死,社会对他做了什么?

    有一种暴力不需要拳脚相加

    对作品的解读很多,其中一点是来自意识形态的暴力。

    法官,控方,律师和神甫代表了主流意识形态。他们有宗教信仰,相信以此延伸的伦理规范。他们也熟知主流舆论的走向,表面上振振有,实为屈膝逢迎。

    他们的傲慢不容忤逆,揉不下一粒沙,而司法被掌握在这样一群人手里,只不过是为意识形态所利用的杀人工具。这场发生在正儿八经的法庭的庭审,根本是一场挂羊头卖狗肉的道德审判,是铲除异见者的把戏。

    他们企图用死刑来宣告意识形态的胜利,他们以为死亡这一终极惩罚可以让人屈服。他们胜利了吗?在表面上是的,他们消灭了一个个体,而在他们引以为荣的精神层面却没有,他们的暴力没有让个体屈服,他们失败了。

    默尔索这样一个固执活在自己世界的人,一开始就没有善终的希望。事实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从法官与默尔索第一次的交谈中,感觉到了事情的走向:

    ……他问我是否信仰上帝。我回答说不相信,他愤怒地坐下。他反驳我说这事不可能的,所有人都信仰上帝,甚至那些背叛了上帝的人也信仰。这就是他的信念,如果他对此也持怀疑态度的话,那么他的生活也就失去意义了。

    “生活失去意义”的默尔索最后死了,他到死也没有改变自己,他为此感到幸福。他说,

    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另类,我期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他安心做他的「局外人」。

    如果局外人的结局就是被主流大众仇恨、喊打,那么来吧!给我极端的仇视,给我致命一击,让我无悔的一生就此结束。永别了,虚伪的世界!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局外人》| 再也不见,虚伪的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ad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