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武王伐商,可以说势如破竹。商军一触即溃,士兵崩盘似的背叛。最后纣王自焚,妲己与另一名宠妃自杀,均被武王砍头悬挂,商作为天下共主的时代结束了。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商周鼎革。武王将会如何展开他天下共主的旅程?
周本纪·5
原文
其明日,除道,脩社及商纣宫。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驱。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卒之左,右毕从。毛叔郑奉明水,卫康叔封布兹,召公奭赞采,师尚父牵牲。尹佚筴祝曰:“殷之末孙季纣,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於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笔记
牧野之战第二天,武王派人清除道路,修复祭祀土地神的社和纣王的王宫。完工后,百夫长扛着罕旗在前面开道,武王的弟弟叔振铎陈列仪仗车,车上插有画着日月图像的太常旗。

武王两边,周公旦拿着大钺,召公(毕公是误)拿着小钺,左右夹侍。散宜生、太颠、闳夭则持剑担任武王护卫。
这出行的阵仗,一直延续到明清。实际上,如今还是。只是符号的表现形式变了:美国总统车队的美国国旗上还特意镶了金边,不是日月旗了,因为政权的基础变了。

武王入城前往社,站立在社南兵众的左边,左右群臣都跟着。毛叔郑,文王的庶子,武王的弟弟,端着明水。古人以阳燧铜镜聚焦取火叫明火,用阴镜在月下承露取水叫明水。我们说天人感应,把人与自然混为一谈,轴心时代的觉醒放到了社会这一层,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国的思想史也主要在这里面打转。
卫康叔封铺草席。召公奭帮助拿彩帛,太公望牵着祭祀用的牲。这些都是祭祀的准备工作。
筴是书写在竹简上,祝,示字旁,祭告的意思。尹佚朗读竹简上的祭文:殷的末代子孙季纣(纣王是小儿子),灭绝废弃先王的明德,侮蔑天地神不祭祀,残害商邑百姓,他的所作所为如此恶劣,天皇上帝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天皇也作皇天,至高无上的自然神,上帝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
武王两次拜手稽首,然后说:“承受大命,革除殷所受的天命,得到上天所降光名之命。”然后拜手稽首两次,出城。

天命算是来到了周身上。
天,尤其是天象中那不动的点对古代中国人来说,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并演化出人格神:天帝。而这一思想又或可追溯到农业生产对天象授时的依赖,带来自然现象与社会行为的高度关联——很少,先民把自然当成是可以追根究底的对象。
原文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馀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命毕公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保玉。命闳夭封比干之墓。命宗祝享祠于军。乃罢兵西归。行狩,记政事,作《武成》。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襃封神农之後於焦,黄帝之後於祝,帝尧之後於蓟,帝舜之後於陈,大禹之後於杞。於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於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鲁。封召公奭於燕。封弟叔鲜於管,弟叔度於蔡。馀各以次受封。
笔记
封神榜的原型来了。
武王把殷商遗民封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武庚字禄父。此举算是殷商的存续,商周鼎革,意味着天命不在殷了,诸侯也不朝贡了。考虑到殷初平定,民心不睦,武王派遣两位弟弟管叔鲜和蔡叔度辅佐武庚治理。后来三人一块叛乱,不过是后话了。
之后,武王命召公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命毕公放百姓出狱,在商容家所在的巷子闾门上设立标志以表彰他。武王又命南宫括散发堆积在鹿台的财宝和钜桥的粮食,以赈济住在城郊外的贫苦居民和贱役。萌,野人,住在野外的人。
武王又命南宫括、史佚把九鼎和宝玉搬走。九鼎从夏传到殷,又从殷传到周,是天下共主的一种象征。命闳夭在比干墓上堆土为坟冢,命宗祝在军中祭享。
名正之后言行顺,安定东方。
之后武王收兵西归,沿途巡狩,记述政事,作《武成》——伐商取得成功。封诸侯,分赐殷的宗庙祭祀器物,作《分殷之器物》。
追思先圣王,武王嘉封神农的后人在焦国,今天河南三门峡陕州区西。封黄帝的后人在祝,也就是铸国,山东宁阳县西北,这里是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发现地。封帝尧的后代在蓟,今天的北京。封帝舜的后人在陈国,今天的河南淮阳,始封之君陈胡公满,正是我陈姓的祖先,我的祖先。封大禹的后人在杞国,今天河南杞县。
曾经的天下共主,武王就这么都给安排了。忘记在哪里读到的,周得天下,与夏商得天下最大的不同在于夏商是以部落方国身份为天下共主,夏人商人要高人一等。周是以天子为天下共主,周原的百姓与其他地方的百姓并无分别。
武王封功臣谋士,太公望首封,封在了营丘(今天临淄),齐国。封弟弟周公旦在曲阜,鲁国。封召公奭在燕,也就是燕国。封弟弟叔鲜在管,今天郑州,封弟弟叔度在蔡,河南上蔡。
其他人依次受封。

这些分封的国家就是一个个种子,在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的过程,就是文化逐渐散播融合的过程。
到此,完成了一个基本的封建过程,但武王并未就此止息。他睡不着!为什么呢?
打完,收工。
明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