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 风是热的 | 来源:发表于2018-11-24 23:09 被阅读1次

        今日走在路上,不知怎的就想起了高中时学的那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或许是因为望见北京这萧瑟的秋景而有所感吧。我一路走,一路在心中吟诵,反反复复就是诗的后半部分,从“布衾多年冷似铁”到“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我记得最深刻的一段。我仍记得初学时读到此处便禁不住想要流泪,甚至每每提及就眼眶湿润,现在依然如此,且更添了一分哀愁。

        以前我读到的,是杜甫凄苦的晚年生活。那时我尚不能理解他的“广厦”之愿,只是被他所描写的凄苦生活所触动。年迈无力,屋漏雨脚,布衾寒冷,这是我那时所能理解的最大的痛苦。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我渐渐能真正体会到这诗的可敬之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人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是很难考虑到别人的,甚至会泯灭人性。人只有在自己衣食无忧时,才会有可能去考虑其他人,但也只是可能,可能依然不会考虑他人,可能只是想想但不真地做出什么。达则兼济天下已是难得,可杜甫在自己忍饥受冻时亦是心怀天下,甚至愿以自己一人的死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这样的胸怀,怎能不教人肃然起敬,他是当之无愧的诗圣。这是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这首诗的印象,止步于这种敬仰。

        但是现在,我却被这首诗勾起了别样的哀愁,那是一种无解的哀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所求的很简单,但也不简单。能庇天下寒士的广厦在古时或许难以建造,但在如今已是鳞次栉比,像我这样的“寒士”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在广厦中吃饱、穿暖、睡好,甚至还能读书万卷。但是,这广厦能挡我头上的风雨,却挡不住我精神上所遭受的风雨。精神的危害远胜风雨之害。

        我的风雨是从这整个时代刮来的,那是一股能瓦解人心,崩坏道德的风。我看不到德行高尚的君子,看不到求知若渴的学子,看不到行为世范的夫子,看不到尊贤敬老的人子。我看不到爱护后生的老年,看不到坚守职责的壮年,看不到胸怀大志的青年,看不到谦逊有礼的少年。我目之所及,尽是丑恶,也正如我这丑恶的心一般。我已处于对人全面失望的状态,但却没有杜甫来庇我。这是我的哀愁,也是我的绝望。

        这世界是从来都如此丑恶吗?还是说会愈发丑恶?当生存问题已不再是问题之后,人的问题才会真正棘手起来,而且药石无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cu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