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读一读《北京折叠》

作者: 郭大牛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02:40 被阅读7次
    也读一读《北京折叠》

    在故乡合肥,我买了《孤独深处》这本书,是科幻作家郝景芳创作的科幻短篇,首篇就收录了《北京折叠》。2016年8月21日,《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郝景芳曾说过,《北京折叠》是一部构想中的长篇的第一章,但是长篇目前还没有写,就暂时把《北京折叠》先作为短篇收入这个集子。

    可能作者也没有想到,她创作的《北京折叠》这个短篇小说(共40书页)的影响力,会如此之大,意义深远。

    为什么呢?郝景芳曾谈到,她创作这部小说,是有生活的,创作契机就是生活所见。她曾经租住在北京北五环外的城乡结合部。楼下就是嘈杂的小巷子、小饭馆和大市场。郝景芳觉得,“有一些人是可以藏起来的,藏在看不见的空间。然后再几个小时后又进入另一个世界。我会觉得北京是几个不同空间叠加在一起,就进行了更夸张的衍伸。”有了这样的想法,她创作出了《北京折叠》。

    小说的主题词,无疑就是“空间”。小说的主人公——在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为了能让自己捡来的孩子糖糖,上一月一万五学费的幼儿园,为了挣这个钱,他宁愿冒险去其他空间送信,穿梭于第一、第二、第三空间之间,这样就发生了以老刀的见闻经历为情节发展主线的故事。在此过程中,他看到了上层嫁入豪门的年轻女性对中层依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年轻大学生的玩弄,也被从第三空间奋斗到第一空间的好心人出手相救,在历经艰险之后终于回到第三空间。小说通过设定的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隐喻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阶层。整个城市尺度的空间和时间双重折叠意象恢弘,映射出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阶层割裂趋势的深切焦虑。

    书中写道,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生存时间是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

    小说的描写很精彩,第一空间的土地更厚,土壤里埋藏配重物质。人口和建筑的失衡用土地来换。第一空间居民也因而认为自身的底蕴更厚。

    老刀遇到的第一空间的依言在一家银行担任总裁助理,已经工作两年多了,她老公挣的钱足够多。她上班不是为挣钱,是为了消遣时间,她每天只工作半天,拿半薪,其余的时间自己安排,可以学一些东西。依言比秦天大三岁,却在心里挂念着他,想玩弄他的感情,为此她用大面额金钱贿赂老刀在彼此间送信,并且保密,亦反映了自身灵魂深处的空虚和寂寞,在现实生活中不难找出这种阔太太的身影,以及人和事。

    老刀从小生活在第三空间。他是个垃圾工,做了二十八年垃圾工,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一直做下去。他仍然在卑微生活的间隙占据一席。当然城市永远少不了垃圾工人,不能说他的工作就是低下微,应该感激老刀他们对城市的贡献。而老刀也并不嫌弃自己的工作,但他去第二空间的时候,非常害怕被人嫌弃。第二空间的秦天是宽容大度的人,他是研究生,住学生公寓,对老刀很和气,老刀也为他带信。各取所需。他准备毕业就去申请联合国新青年项目,如果能入选,就能去第一空间工作。秦天有着自己的向往。

    老刀对第二空间最后的记忆是街上撤退时的优雅。从公寓楼的窗口望下去,一切都带着令人羡慕的秩序感。夜晚九点十五分开始,街上一间间卖衣服的小店开始关灯,聚餐之后的团体面色红润,相互告别。年轻男女在出租车外亲吻。然后所有人回楼,世界蛰伏。这应该是我们很熟悉的场景,生活的空间就是这样平静运转着,一天一天,每时每刻。

    《北京折叠》以科幻的形式书写了一个现代城市的寓言,笔触细腻淡定,给人以真实感。小说没有什么戏剧式冲突,情节也不曲折离奇,叙述都是平凡的生活故事,老刀为了给人送信,从第三空间到了第二空间,又来到了第一空间,之后带着第一空间的回信又回去了。而这些平凡的事情,却能给人以深度的思考和回味,平淡中品味无穷,正因为小说真实地贴近生活,在“小人物”垃圾工老刀的身上高处落笔,亮处着墨,甚能打动人心。从平淡中看到了伟岸。这种真实感使这部作品更能够吸引人。

    小说的最后一段,是老刀看着抱来的女孩子糖糖的情形......他不知道糖糖什么时候能学会唱歌跳舞,成为一个淑女。这是这个善良的人今后生活的动力。他的愿望会实现的。

    在前不久新书的发布会上,郝景芳自己做了一次《北京折叠》的阅读理解。

    她认为,尽管《北京折叠》描写了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以至于在这个未来里能把北京这座城市物理的折叠成三个空间。

    郝景芳自己认为《北京折叠》提出的三个问题,而这三个问题她想要亲自解答。

    第一个问题是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她认为她刚刚出了本书叫《人之彼岸》,收录了过去一年中,郝景芳写的六个有关于人工智能的中短篇科幻小说。同时,还联合了人工智能科学家撰写了两篇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普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通俗的、易懂的普及,也让大家更加安心一点。

    对于《北京折叠》中的第二个问题「失业」,郝景芳给出的答案是童行计划。童行计划是郝景芳过去一年中筹备的一个公益类的教育计划。童行计划与其它的教育教会孩子某种课程或技能不同,想要培养的是孩子的沟通力,思想力和创造力,塑造孩子创造性的独立人格。

    《北京折叠》中的第三个答案是贫富差距与「无用的人」。为什么会产生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为什么无用的人会越来越无用?

    郝景芳认为,这依然是教育的问题。郝景芳在过去一年,走访了一些山区,在湖北她看到了一个留守儿童的典型缩影。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目前有超过九百零二万的留守儿童,如果没有人在意他们的教育问题,那么他们很可能在将来成为北京折叠中的那些「没用的人」。

    帮助这些孩子获取和城市孩子同样的高质量、开拓视野的教育,是郝景芳童行教育的一部分。

    我只能谈一点读《北京折叠》这部小说的浅显的认识。我长期生活在一线城市的深圳,对老刀这样的人物形象不陌生。我每天清晨在绿道锻练身体时,都会看到城市环保工人早起清扫落叶和脏东西;我的一位朋友就是一个拉圾处理公司的总经理,我有时也会去他们在城市郊外的公司坐一坐。他公司里的一些垃圾工主要来自农村,他们每天对城市垃圾进行处理,工作很脏,很辛苦,但他们干活很认真,人也善良真实。因此,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老刀的影子,虽然某些世俗的眼光,觉得他们生活在在社会低层,工作“卑微”。但城市根本少不了他们的存在,也正因为有他们作为“第三空间”的存在,有了他们每天的辛苦劳作,才有城市的正常运转,才能有城市的美丽,否则就会成为一座肮脏的城市。这是必然的。我同情和赞赏书中主人公老刀的形象和处人处事,觉得政府和市民更应多关心像老刀这样的垃圾工人,改善他们的生活空间。同时感觉作者从老刀这个人物入手,很能将三个空间串连起来,既穿插揉和又分离,使书中呈现的各种场景,更加协调、自然,增加了小说可读可信程度和艺术感染力。这些都是我的一点陋见,大家如果没有看过此书或有兴趣,不妨也读一读,肯定比我的认知要更加深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读一读《北京折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jl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