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青玉案2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5-25 06:13 被阅读0次
夜读:青玉案2

辛弃疾是宋代的一个文能治国、武可杀敌的人才。郭沫若的对联对辛弃疾做了很好的概括:“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只可惜生在朝野萎靡泄沓的南宋时代,报国杀敌雄心无法实现,只有借诗词以抒发愤慨愁恨,借“那人”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自甘寂莫的孤高性格。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相关文章

  • 夜读:青玉案

    夜读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正是青春年华时候,...

  • “青面兽”吟晓风残月

    夜读宋词一首,贺铸之《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 夜读书2

    读汪曾祺老爷子的散文每每被其折服,生活百态,柴米油盐皆成文章!夜深了,老爷子的《 做饭》读的正爽,明明晚饭已经吃饱...

  • 夜读·宋词(2)

    “于书无所不读,家储文籍侔秘府”,这是《宋史》对宋初作家钱惟演的概括,爱读书、爱藏书、爱编书、爱写书,近乎痴...

  • 夜读·唐诗(2)

    唐初三、四十年间,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诗风痕迹。士大夫们争相效仿,以绮...

  • 夜读故事(2)

    成为同桌之后,他们两就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同学,两人一起出没在教室,食堂,运动场,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学习。此外,他的...

  • 夜读:忆秦娥2

    这首《忆秦娥》的上阙,写春天的夜晚,女主人公惊醒于箫声,因望明月而思远方的夫君,见柳色而忆惜别之情景。“箫声咽,秦...

  • 夜读:浣溪沙2

    本写春梦之无凭与愁绪之无际,却透过窗户摄景着笔于远处的飞花细雨,将情感距离故意推远,越发感生出一种飘缈朦胧、不即不...

  • 夜读:浣溪沙2

    这首词,不仅是写景,还记了事。在下片,就转入了写作者自己的活动。这时他已是“酒困路长惟欲睡”。“酒困”,是酒后困倦...

  • 夜读:浣溪沙2

    苏东坡善于直抒胸臆,不假比兴,所以读之觉显露直白。他的词大多源于他的生活经验与人生感悟,看似不经意地脱口而出,实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青玉案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cf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