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浣溪沙2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2-12-15 16:19 被阅读0次
    夜读:浣溪沙2

    这首词,不仅是写景,还记了事。在下片,就转入了写作者自己的活动。这时他已是“酒困路长惟欲睡”。“酒困”,是酒后困倦,说明他上路前喝过酒了。“路长”,看来已走过很长的路程,而离目的地还很远。“惟”,只。这句词写出词人苏东坡旅途的困倦。

    夜读:浣溪沙2

    “日高人渴漫思茶”。“日高”,太阳已升得很高。在初夏的太阳下赶路,感到燥热、口渴,不由得想喝杯茶润喉解渴。“漫”,这里是情不自禁的意思。口渴,需要喝茶;困倦,大概也想借茶解困。

    于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野人家”,乡野的人家,即乡下老百姓。苏轼当时是一州的行政长官,笔下称当地农民为“野人家”,正出于他当官的口气。但是“试问”两字表明他并没有什么官气。他没有命令随从差役去索要,而是自己亲自去敲一家老百姓的门,客气地同人家商量:老乡,能不能给一点茶解解渴呀?

    就这样,用简单几句,既画出了一幅很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画图;又记下了一段向老乡敲门讨茶的经历,这是他平常深居官衙中接触不到,因而感到新鲜有趣的。

    这首词似乎是随手写来,实际上文字生动传神,使一首记闻式的小词,获得了艺术的生命。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作者为何要“敲门试问”呢?首先,他是一个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谦和有礼,不会贸然闯入农家;其次,刚刚在旱灾之后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并不在家,所以他要试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这首《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展现了主人公作为徐州太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

    这首词,既描绘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细细品读,仍觉余味无穷。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簌簌”之声传来耳际,并好像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

    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浣溪沙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cq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