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意识流的随笔,没有具体事件,只是一些抽象的隐喻和象征,表述内在的某种迷惘和混沌。
六月的尾声静悄悄的,像是手指在钢琴上留下最后一个音后的静谧,手还悬而未落,音已止。一年的时间被固化成一个被切开的蛋糕,一半是空荡荡一半是白茫茫。
即将到来的7月的潮湿是可预见的,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带来的充沛雨水会让这个城市缓慢生长,灰白的建筑中长出一片“热带雨林”。
生活中充斥着一个个零碎的记忆点。
早上,不下雨的日子阳光很足,太阳伞没遮到的腿上是一片明晃晃的光亮。
下班,从开着空调的地铁下来,热气在眼睛片上弥漫出一层白茫茫的水汽。
家里,从窗口往左侧看去,天际的夕阳会温柔地拂过每一片云,缓缓离去。
8点,嘴中饱满多汁的杨梅被咬开,甜酸柔软,在舌尖微微的麻意。
11点半,三勺全脂奶粉与水的配比,口感一如往常的寡淡。
凌晨,白天理性的思考总是被感性情绪交织着进入梦境。
时间并不代表什么具体的含义,是行为和动作赋予了含义,虽然这含义也没有什么意义。
回顾即将结束的六月时,经历过的那些事好像被分割成了一个个断点和截面,蒙上了一层薄纱,恍惚朦胧,我不再是画中人,而记忆也成了镜中景。
人好像变成了一个容器。记忆、情绪、心事一股脑丢进去,好像马上要溢出来,又好像永远都装不满。那些白天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夜晚灯下翻动的书页、闭上眼后无声的梦,不断在容器中堆砌、重叠,最后缓慢发酵。
被量化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混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速度与时间成反比,那么当我感到时间越来越快,是不是因为我的速度在变慢。
成长是没有节奏和规律可循的,对于未知的期待有时也会变成恐慌。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定数与变数并存的事件的积累,会不会成为那个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扇动翅膀的蝴蝶。
想法和愿望总是跳跃性的,想要的和得到的、尚存的和失去的,越是成年人,好像越羡慕孩子的简单与自足。所以道德经中说“少则得,多则惑。”
不断尝试是人生的常态。“试对”的次数可能远远小于“试错”,但几乎所有进步都是在放弃部分舒适区和安全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获得。也就是说,无论对错,“试”这件事是对的。
对于事情可以讲效率,对于人则是效能。人不是转动的洗衣机,这个效能是动态变化的过程,而决定效能大小的开关不在外面,而是要向内求。
内在决定外在,外在影响内在。镜像神经元带来的无意识社交倾向、高频环境和内在认知夹击带来的焦虑,愈求知愈感无知的守恒状态。环境对人的影响像是物质间的万有引力,克服习惯引力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探寻成长的过程,是在生活的藩篱中寻找出口,而那些有关生活的真相,其实不在那些说出的话里,而在于那些没有说出的话里。
我明显地感受到我身体的两股力量在拉扯和抗衡,一个催促我跃进式成长,一个劝我聆听生活本真的旋律。
平衡成长和内在的自己,可能是一辈子的事。远虑近忧、疑惑困扰,也始终会存在。活在每一个当下,也许是最重要的。
By:杨泡泡
- End -
作者简介:杨卉(杨泡泡),企划编辑,终身学习践行者、007不出局践行者
公众号: 人间便利店丨
标签:
· 读书达人 一年读100本书
· 原创写作——专注个人成长、文学、美学
· 终身学习 复利成长 诗意生活 用文字的力量影响更多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