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七点写作试验田谈写作我遇见的作家故事和好书推荐
写作交流群第一次免费分享课纪要(2018年4月20日)

写作交流群第一次免费分享课纪要(2018年4月20日)

作者: 经年鲤 | 来源:发表于2018-04-21 12:22 被阅读257次
    标题: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授课人:韩大爷的杂货铺

    写作交流群第一次免费分享课纪要(2018年4月20日)

    说到《简书》,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大学堂》,提到《大学堂》,则必须提到一位人物:韩大爷!

    写作交流群第一次免费分享课纪要(2018年4月20日)

    我们“故事写作5群”成立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我们的“以文会友”活动已经广受好评!这就足够了吗?当然不够!我们的“野心”很大,我们要充分利用《简书》平台的巨大潜力,为所有热爱写作的朋友们提供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有存在价值的微信群!

    在《简书》工作人员二野童大人的帮助下,我们得以举办了第一次的“免费分享活动”,而这一次请到的嘉宾,竟然是“韩大爷的杂货铺”,Oh my God!

    下面就是课程分享的文字版,由“韩大爷”授权在本文中和大家分享: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简书故事写作交流群分享笔记大纲

    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引言:故事无处不在

    Question:写作包含故事or故事包含写作

    故事的范围比我们想象中要大:求职面试、企业文化、谈恋爱、回眸人生甚至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

    1、 如何讲好故事

    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已然有了个故事,却涉及到讲好的层面。

    按理说有故事了怎么会讲不好呢?

    有可能:当人们做不好一件事儿的时候,往往是因为他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了。

    讲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故事是汤,道理是盐。

    盐含在汤中,是为了受众更好的吸收。

    也就是说:作者不要直接给受众以结果,作者的目的是,受众喝下这碗汤后,觉察出咸味儿来。

    所以我们就知道:

    1.讲故事切忌抽象,切忌使用过多的形容词,副词与大词空词。而应多用动、名词。

    因为动、名词具有承载意义的属性,形容词副词多半是修饰类属性,无法推动故事情节往前走。

    这一点是比较细化的建议了,接下来我们再抽拔出来一下,从宏观看一看。

    讲故事这项活动始于口耳相传,我们的很多好故事都是面对面交流时,用耳朵听来的。

    为什么呢?因为面对面的交流属于全维度传播,传播者有语气,肢体语言做辅助,更重要的是两点:(1)传播者在这时拥有听众的高速及时反馈,可随时抓住兴趣点,避开枯燥点和冗余信息。(2)传播者此时没有写作的心理包袱,非正式沟通下他只是个普通人,也完全会用一个普通人的标准做输出,所以讲起故事来,逻辑次序上流畅自然,因为他用的标准和你这个听众是一样的。

    所以这就引出了讲好故事的第二点和第三点。

    先说第2点,即:讲故事者要随时把自己抽拔出一部分来做旁观者,完全以陌生的视角看自己的故事目前讲的怎样,是否啰嗦,是否不明所以。

    更重要的是第3点,即:人性化处理,自然化操作。

    举例:情节方面——我的天啊(感性化认知)——阿姨和同学打起来了(概括性认知)——因为什么——矛盾爆发点——整个过程——最有意思的是(突出情节)——落尾——感受

    气氛与环境方面——一个核心:重塑情景,直接将自己扔到其中,例如《我这一辈子》,《姥姥与外婆》一幅画的练习。

    以上三点,都是最基本的,讲好故事,更需要弦外之音。弦外之音是故事的咸味儿,如果只做到以上三点,网文中的故事便太淡了,而又不能直接把盐块塞读者嘴里。怎么办呢?用弦外之音。

    哪些东西可以作为弦外之音:关键性细节与倾向性描述,全程注意作者藏锋。

    举例:新闻专稿的讲述方式——王科长拧着屁股晃出来一个屁,见到张局长就在人群中央,愣地退回半步,像是想把那个屁坐回去一半。

    有关写作,有一句古老的箴言:“别光讲,展现出来。”它的意思是:别光告诉我们你很愤怒(诚实、憎恨、悲伤、正义等等)向我们展现是什么令你愤怒。我们阅读以后,也会觉得愤怒,别告诉读者该有什么感受,把状况展现给他们看,自然会唤起他们内心的感触。

    一个成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嘴里说的,心里想的,手上做的,几乎完全不一样,层次感。

    写作并非心理学,我们不谈“关于”感受的事,作者有某种感触,应通过其文字唤醒读者的感受。作者牵着读者的手,引导他们走过有苦有乐的幽谷,可绝口不提苦乐二字。比如新生儿诞生的那一刻,你如果在场,可能会喜极而泣并欢唱。描述一下你看到什么:妈妈的脸庞;多次尝试后,婴儿终于一鼓作气来到人世;丈夫配合太太同步呼吸,不时用毛巾擦拭她的额头。不必多费唇舌,读者便能体会到生命的本质。

    不要写“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不管你愿不愿意,跳过这句话,直接去描写生命。

    2,如何创作故事——推荐书目:《小说课——偷故事的人》

    第一节:三分钟说一个完整的故事

    “七个问题公式”

    问题1: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问题2:他的“阻碍”是什么?

    问题3:他如何“努力”?

    问题4:“结果”如何?

    问题5:如果结果不理想,代表努力无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问题6:意外发生,情节如何“转弯”?

    问题7: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简化版本: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举例:

    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80天环游世界》。

    1. 目标:主人公霍格跟朋友打赌,他要在80天内环游世界一周,并以全部财产作为赌注。就这样,霍格从英国伦敦出发,展开追赶时间的目标。

    2. 阻碍:(一)霍格被误认为银行大盗,所以沿途遭警察各种阻拦。(二)霍格是个软心肠的好人,常出于各种善意而耽误了行程,例如:他从印度婆罗门教徒手中,拯救了一个即将被陪葬的印度女孩。

    3. 努力:主人公用尽各种方法追赶时间。例如:冒着生命危险骑乘大象抄捷径,走进死亡丛林;搭火车强行飞越底下是滚滚江河的断桥……好几次差点丧了命。

    4. 结果:环游世界一周,回到英国伦敦。霍格一共花了80天又5分钟,输掉了比赛。

    5. 意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根据出发地英国伦敦的日期显示:霍格只花了79天又5分钟。

    6. 转弯:情节大逆转——因为地球“自转”的缘故,导致各地时间不一,形成了所谓的“时差”。所以当霍格往东走,绕地球一圈,花费的总天数就会减少一天;反之,如果往西走,则会多出一天。

    7. 结局:主人公不只赢得最后的比赛,还因为好心肠而抱得美人归。

    原理:这其实就是一条逻辑线,是因为但是所以的重复操作。

    目标=因为,阻碍=但是,努力+结果=所以,意外+转折=但是,结局=所以。

    第二节:开脑洞——你只需要做到自圆其说

    举例:安徒生童话《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马——牛——羊——鹅——鸡——烂苹果——吻——金币

    凡事皆有可能,重点在于你能不能说出自己的道理,也就是说,在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元素间,架构起原因。

    按照这个方法,只要你有一个巧思,可以生发出无数个变形。

    练习:任意写下两个极端的东西,一个不值钱,一个值钱,最好是一个抽象,一个具体,然后想方设法,经过N次交换,把这两样东西换过来。

    比如:眼泪VS宝藏 ;火柴VS爱情; 饭粒VS王位

    第三节:设置两难困境

    举例:我和你妈同时掉河里,你先救谁?

    这类问题之所以棘手,是因为它创造了无可遁逃的“封闭式绝境”——情况万分紧急,但只有两个选项,所以,男人必须用最认真的态度来审视最亲近的两个女人。

    然而更重要的是:不管哪一个选择,都会带来可怕的后遗症,一旦选择了其中的一个,另一个就会变成噩梦,缠绕着你。

    事物的核心出现了——两难困境。

    举例:幽默小说家斯托克顿《美女,还是老虎》

    变态国王的竞技场——嫌犯面对两扇门——平民王子成主角——美女老虎二选一——两难转移给公主——左右到底指哪里——伸手指向右边门——故事迎来双结局

    举例:《电锯惊魂系列》

    延伸——两难带来的囚徒困境,让主人公去选,而且,怎么选都不太行。

    囚徒困境:

    坦白从宽——坐牢三年

    死不承认——两种结果1:如果对方也死不承认,双双无罪释放。2.如果对方松口了,对方坦白从宽,三年,你,十年。

    举例:联动状态的水泥板两端,救姐姐还是救弟弟。

    救弟弟——姐姐没死——姐姐余生的每一天都是余震,母亲也是。

    第四节:设计意外,给读者一个小惊喜

    一般而言,所谓的意外指的是料想不到。

    但从故事、小说甚至是戏剧的角度去理解,意外应该是:努力之外。

    也就是:费尽心机都无法达成的事,却在某个转折点发生了。

    而被雷劈,中彩票,出车祸,这些都只是纯粹的意外罢了。

    举例:欧亨利——《麦琪的礼物》《爱情迷幻药》

    以上两篇小说的结局,其实用了相同的手法。

    它们各自经营两条看似平行的引线,最后因为主人公的奇特心思,把两条引线同时抓了起来,让它们碰撞在一起,因而引爆了惊人的结局。

    延伸:塑造多重意外,连续引爆三条线。

    举例:网络小说《三个忠告》

    塑造意外的另一种方法:让主人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举例《俄狄浦斯》

    仔细分析俄狄浦斯的戏剧结构:A国国王决定杀害儿子,以及长大后的俄狄浦斯决定离开B国,这两个举动都是为了对抗命运,出发点都没错,只不过最后都弄巧成拙了。

    原因都在于,两人都无意间犯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错。

    A国国王只知其一:儿子会杀父娶母,不知其二:儿子并没有死。

    俄狄浦斯也是只知其一:自己会杀父娶母,不知其二:误以为养父母是亲生父母。

    两次弄巧成拙,两个错误形成一个圆,为了避免悲剧,反倒直接酿成悲剧。

    举例《甄嬛传》宫斗戏桥段。

    仔细分析其情节,皇后之所以两次弄巧成拙的关键,也在于她只知其一(甄嬛外遇生子),不知其二(搞错了外遇对象)因此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给对方倒打一耙的机会。

    第五节:让主人公打赌,给情节发展加一个动机

    当小说家希望笔下的人物,从索然无味的日常跳出来,突然干起不寻常的事时,就必须给人物一个合理的动机。

    打赌简单而有效,因为只要一打赌,平时不可能做的事,一下子就有了充足的理由。

    举例:《80天环游世界》 契诃夫小说《打赌》

    第五节:开放式结局,让你的故事更神秘

    方法:让主人公成为唯一一个幸存者,逃出来向读者报信,最终把矛头指向主人公内心不能说的秘密,进而让读者对主人公的描述产生质疑。

    举例:新闻:《电钻穿脑插钉》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教材补充推荐:《故事》罗伯特·麦基


    再次感谢“韩大爷”的分享!

    下一篇:群友学习分享心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交流群第一次免费分享课纪要(2018年4月20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fx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