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不如去闯》
收获:
首先咱们得知道,不管拖延还是不拖,事情总在哪,等着我们去完成,即使拖过了初一,拖不过十五。
001 长痛 vs 短痛 ,选哪个?
不拖泥带水的把一件事做完的过程,固然会有疲惫、纠结、甚至抓狂,但这还算是“短痛”;而拖着任务不完成所产生的不安稳感,尤其是被deadline追着的压迫感,只要事情没做完,就会如影随形的一直折磨你,这就是“长痛”,深入精神层面的“痛”。
所以长痛不如短痛,咬咬牙逼自己立马把事情做完绝对是更明智的选择。更何况同完成任务后的那种如负释重的愉悦感相比,“短痛”实在算不上什么。
002能两分钟解决的事,绝不拖到第三分钟去做
学霸男神的一位成功人士忘年交,执行力卓越得令他生畏。这个成功人士的座右铭就是:能两分钟解决的事,绝不拖到第三分钟去做。
生活中有很多零碎的小事,容易成为我们的困扰。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会有意无意的去拖延,但如果我们试着把手头上能做的事立刻去做,会不会好很多呢。
(这个技能赶紧用起来,说不定咱哪天也能成为成功人士,哈哈哈哈哈~)
003 每天列任务清单,定好优先级
每天早晨起床时给自己定好当天的任务清单,可以按时间先后顺序,也可按任务的轻重缓急排序。
这是个笨方法,但是非常好用。(亲测非常有效)
每天早上花十分钟,梳理清整天要干的事,简单、清晰、方便、高效。
这样的十分钟,你值得拥有。嘿嘿~
004 保证整块时间,避免碎片时间。
什么时候效率最低下?心理研究表明,是无法保证整块连贯时间做事的时候,是时间被各种事情(比如外界噪音,刷朋友圈,看小视频等等),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时候。
所以懂得把一天二十四小时的生活分成不同的几个整块,非常重要,在做每一个整块时间做事时都高度专注。
吃饭时就放下手机,不要一边刷朋友圈等着别人给自己点赞,一边胡乱扒拉碗里的米饭;睡觉时就好好躺着,不要胡思乱想,辗转反侧;看书的时候就认真看书,不要掏出手机,看看有没有人给自己发信息,没有!……
当在每个整块时间内,都能心无旁骛的做一件事时,就能保证一定的效率了。效率有了,事情自然就能很快完成,拖延症自然而然就解决啦。
网友评论